通化市人民醫院始建于1949年3月,是一所歷史悠久、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設備先進、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三級乙等綜合... [ 詳細 ]
抗感染藥物的合理使用
時間:2012-11-11 10:45來源:求醫網
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系指在明確指征下選用適宜的藥物,并采用適宜的劑量和療程以達到殺滅致病微生物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時采用各種相應措施以增強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
一. 抗感染藥物使用中現存在的問題
1. 盲目選用對病原體感染無效或療效不強的藥物。
2. 劑量不足或過大,給藥途徑不正確,用于無細菌并發癥的病毒感染,病原體藥后繼續用藥,過早停藥或感染控制多日不及時停藥。
3. 產生耐藥菌二重感染時未能及時更換敏感抗生素,或單一用藥能解決的感染而盲目的抗菌藥物組合聯合用藥。或為了防止細菌產生耐藥性與縮短病程需要聯合用藥時,未能及時給予有效的抗生素的聯合治療。
4. 重視抗感染的全身用藥治療,而忽視了感染局部病灶的及時處理與清除。
5. 忽視患者自身病理、生理狀態,在選擇抗感染藥物治療的同時未顧及心、肝、腎、血液系統等疾病,患者年齡、體重、營養狀況、全身情況等是否對抗感染藥物能夠承受。
6. 無指征或指征不明確的預防用藥。
二.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的最基本原則就是努力做到安全有效,在安全的前提下,確保有效。
1. 盡量爭取明確病原學診斷后,方可確定選用抗菌藥物,或至少應在使用前留取細菌培養和藥效實驗標本;及早確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診斷,并及時調整選用針對性強、抗菌活性高的藥物,及時取得抗感染療效。
2. 必須掌握選用藥物的抗菌作用和藥動學特點,分析致病原與抗菌藥物的相互關系,選用適當的給藥途徑、劑量和療程,維持有效血藥濃度,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3. 應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狀態而合理用藥,注意特殊人群,如新生兒、老年人、妊娠期婦女、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減退患者、重度營養不良患者、低蛋白血癥患者與免疫缺陷患者,抗感染藥物選用品種、劑量、療程的特殊 性。
4. 注意用藥方法的選用
① 病毒感染和發熱原因不明時應避免使用抗菌藥物。
② 注意皮膚、粘膜等局部應用抗感染藥物的特點。
③ 嚴格控制預防性用藥。
④ 準確掌握停藥或換藥的時機。
5. 聯合應用抗感染藥物要嚴格掌握指征,合理組合
① 病因未明的嚴重感染。
② 單一抗感染藥物不能控制的難治性感染。
③ 單一抗感染藥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染。
④ 較長時期用藥,細菌有產生耐藥性可能者。
⑤ 聯合使用時,使毒性較大的藥物用量得以減少。
6. 強調綜合性治療措施的重要性,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積極處理原發疾病和局部病灶,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補充血容量、血漿或蛋白,必要時選用提高免疫功能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