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市中醫院始建于1988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急診于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中醫院。是山東中醫藥大學、濱州醫學院、山東省中醫藥... [ 詳細 ]
深筋膜下內鏡交通支離斷術治療老爛腿
時間:2012-11-13 11:02來源:求醫網
治療老爛腿的新方法:
深筋膜下內鏡交通支離斷術治療
許多下肢靜脈曲張的病人做了手術后下肢靜脈曲張暫時減輕,兩三年后曲張靜脈又出現,局部色素沉著和潰瘍沒有明顯好轉,這是怎么回事?這是因為大部分醫院還在沿用多年前的老手術方法,即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有的醫院雖然已經應用了當前比較先進的微創治療手段——腔內激光治療,但術后曲張仍然復發,主要是因為沒有跟上近10年下肢靜脈曲張理論的新進展。
目前人們所說的下肢靜脈曲張以前稱為“下肢靜脈倒流性疾病”,現在稱為“慢性下肢靜脈功能不全”,它分為兩種: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原發性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正常情況下,下肢的血液回流是經過兩條路線回流,有淺靜脈、深靜脈、交通支靜脈三個靜脈系統,前者主要是大隱靜脈和小隱靜脈。三種靜脈內都有靜脈瓣,保證了下肢血流的單向流動,即由遠端到近端,由淺到深,不能倒流。同時治療淺、深和交通支靜脈功能不全是一種較好的選擇,下肢靜脈性潰瘍可由單一靜脈系統功能不全引起,但更多是三個靜脈系統的功能不全共同作用的結果。研究表明:下肢靜脈性潰瘍的發生率在僅有淺靜脈返流時為6%;淺靜脈返流伴有交通支靜脈功能不全時,潰瘍的發生率升至30%;在深靜脈和淺靜脈均有返流但沒有交通支靜脈功能不全時,潰瘍的發生率為33%;而在深靜脈和淺靜脈均有返流并伴有交通支靜脈功能不全時,下肢靜脈性潰瘍的發生率為47%。因而在治療下肢靜脈潰瘍時,應考慮同時糾正淺靜脈系統、深靜脈系統和交通支靜脈系統的功能不全。
對下肢靜脈曲張伴潰瘍患者,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大隱靜脈高位結扎、抽剝術,此方法對單純的下肢靜脈曲張效果較為肯定,但合并有下肢靜脈營養性改變及潰瘍者,往往伴有深靜脈功能不全及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臨床研究表明,大腿中下段的交通支只有一部分同大隱靜脈主干相連,而另外一部分較重要的交通支主要分布于小腿中下段內側,常有3-4支與大隱靜脈不直接相通。因此傳統的大隱靜脈抽剝術雖然可抽斷一部分交通支,但小腿交通支倒流性病變并未得到解決,成為靜脈曲張及潰瘍復發的主要原因。
深筋膜下內鏡交通支離斷術在取得與傳統手術相同或更好的療效的同時,降低了手術風險,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手術創傷,縮短住院時間,同時滿足了病人對美觀的要求。該方法為靜脈曲張患者,特別是靜脈曲張手術后又復發的病人、小腿色素沉著和潰瘍長期不愈合的病人帶來了福音。
恰當的手術適應證和熟練的操作技術是微創手術治療成功的關鍵。腔鏡手術具有微創手術的所有優點:切口小、損傷小、方法簡捷、安全可靠、術后可早期活動、恢復快、住院周期短。另外,因其切口選擇在小腿上段內側正常皮膚處,遠離病變區域,不需要像傳統手術那樣耗費很長的時間去準備,有效減少了感染、壞死和傷口延期愈合等并發癥。 肛腸科 劉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