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中心醫院是一所由縣政府舉辦的公益性、福利性全民事業單位,地處滑縣道口鎮衛河路79號,其前身為滑縣公療門診部,始建于1983年,于200... [ 詳細 ]
長期吃粗糧致“面有菜色”粗糧怎么吃才健康
時間:2012-11-15 21:20來源:求醫網
粗糧是相對我們平時吃的精米白面等細糧而言的,主要包括谷類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麥、蕎麥、麥麩以及各種干豆類,如黃豆、青豆、赤豆、綠豆等。
粗糧含有豐富的不可溶性纖維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統正常運轉。它與可溶性纖維協同工作,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濃度;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時間,延遲飯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患高血壓病、糖尿病、肥胖癥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長期吃粗糧,或致“面有菜色”
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李群說,“雖然粗糧對人體有很多益處,但如果粗糧吃得太多,會影響消化。因為粗糧不容易消化,人體對粗糧內營養吸收率偏低。以豆制品為例,吃煮、炒黃豆,人體對其中蛋白質的吸收消化率最多只有50%;但把黃豆加工成豆腐后,吸收率馬上升至90%~95%。”過多的纖維素可能導致腸道阻塞、脫水等急性癥狀,還會有干擾藥物吸收的作用,降低某些降血脂藥和抗精神病藥的藥效。
長期過食粗糧,還會影響吸收,使人體缺乏許多基本的營養元素。所謂“面有菜色”,就是纖維素吃得太多,導致營養不良的典型表現。由于粗糧會影響人體對鈣、鐵等其他營養的吸收,長期大量進食高纖維食物,會使人的蛋白質補充受阻,脂肪攝入量不足,微量元素缺乏,因而造成骨骼、心臟、血液等臟器功能的損害,降低人體免疫抗病的能力。
對于那些養分需要量大的“特殊”人群來說,過食粗糧,影響吸收而造成的危害最明顯。這些人包括懷孕期和哺乳期的婦女,以及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
粗糧的健康吃法
李群指出:“吃粗糧有三大原則:一是粗細搭配,這就要求我們的食物要多樣化,粗細糧可互補;二是粗糧與副食搭配,粗糧內的賴氨基酸含量較少,可以與牛奶、雞鴨魚等副食搭配,平衡膳食。每天粗糧的攝入量以30~60g為宜,但也應根據個人情況適當調整;三是粗糧細吃,粗糧普遍存在感官性不好及吸收較差的劣勢,可以通過把粗糧熬粥或者與細糧混起來吃解決這個問題。”
吃粗糧后,人們還應及時多喝水,因為粗糧中的纖維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做后盾,才能保障腸道的正常工作。一般多吃1倍纖維素,就要多喝1倍水。
另外,對于平時以肉食為主的人來說,為了幫助腸道適應飲食結構的變化,增加粗糧的進食量時,應該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粗糧較好安排在晚餐食用,正常人吃粗糧的頻率以兩天一次為宜,如果是因為“三高”病情需要的話,也可安排一天兩次。至于進食粗糧的具體數量,則可以用纖維素作為基準來衡量,與人體每日吸收的熱量成正比。一般來說,成人每日攝取熱量1 000卡需要膳食纖維15~20g,若攝取2 000卡熱量則膳食纖維為30~40g。1~18歲之間的少年兒童需要的膳食纖維以年齡數加5~10g為宜。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特殊人群應當注意少吃粗糧:
一是胃腸功能較差的老年人(60歲以上)及消化功能不健全的兒童要少吃粗糧,并且要做到粗糧細吃。
二是運動員等要求盡快提供能量的人,可酌情少吃粗糧。
三是不同病情的人群要區別吃粗糧。胃潰瘍、腸潰瘍、急性胃腸炎的患者的食物要求細軟,所以要盡量避免吃粗糧;慢性胰腺炎、慢性胃腸炎患者要少吃粗糧。黃豆營養豐富,骨質疏松、處于更年期的中老年人可以吃,但有腎功能損害的患者則要少吃。
相關鏈接:
粗糧小菜譜
李群說,小米是人們常吃的主糧之一,可與細糧搭配做以下食品:
1.二米粥 。把小米和大米放在一起煮粥。
2.小米綠豆粥 。把小米和綠豆放在一起煮粥,可以放少量花生。
3.臘八粥 。臘八粥的用料因地區與口味的不同而略有差異。近代多添加珍珠米、薏仁米、麥仁、黑米,有的還放白果、百合、蓮子、桂圓、綠豆、花豆等,再配以蜜餞食品。臘八粥的制作方法比較簡單。
4.小米山藥粥。將小米粉及山藥粉混合煮糊,加少許白糖食用。
5.小米粉窩頭。用小米粉、大豆粉加少量**或奶粉可以做成。
再如,糖尿病人常吃的蕎麥,與細糧搭配可以做以下食品:
1.蕎麥餅,蕎麥面與面粉混合作餅。
2.蕎麥面條,蕎麥面與面粉混合做面條。
3.蕎麥面饅頭,蕎麥面與面粉混合做饅頭。
4.蕎麥餃子、包子、餡餅。
5.蕎麥煎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