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武警黑龍江總隊醫院(骨科) > > 對強直性脊柱炎的認識誤區

武警黑龍江總隊醫院(骨科)
- 【類型】民營
- 【網址】http://www1.goodguke.com
-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新陽路558號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院資訊更多>
- 暫無內容1
對強直性脊柱炎的認識誤區
時間:2012-07-30 14:59來源:求醫網
我國人群患強直性脊柱炎病率在3‰左右,國內約有300多萬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10-30歲為本病的好發年齡,青少年是其主要受害群體。醫學專家一直致力于該病的研究工作。眾多患者四處求醫問,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武警醫院專家指出,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在于,不少患者對強直性脊柱炎存在認識誤區。
什么是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類風濕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類風濕中心型等,現都稱AS。AS的特點為腰、頸、胸段脊柱關節和韌帶以及骶髂關節的炎癥和骨化,髖關節常常受累,其它周圍關節也可出現炎癥。本病一般類風濕因子呈陰性,故與Reiter綜合征、牛皮癬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等統屬血清陰性脊柱病。
強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癥狀
主要癥狀有:背部或腰骶疼痛;早晨起床是腰脊發僵,活動不利,稱之晨僵;全身性疼痛,即自骶部向上蔓延疼痛;游走性胸痛;足跟痛;非對稱性外周(肢體)關節炎;脊柱活動受限,甚至部分僵直;全身疲乏、短氣、乏力;視力減退或有虹膜炎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表現。
一、全身癥狀
絕大多數的強制性脊柱炎發病于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制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癥狀。
二、局部癥狀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么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后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后都變為雙側性,并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癥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于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2.周圍大關節炎癥35%的強制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3.關節外骨骼壓痛點。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癥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4.骨骼外病變。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神經受壓表現。后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
5.胸廓擴張度減弱。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并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于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后期時,由于重度脊柱后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強制性脊柱炎的認識誤區
誤區1:強直性脊柱炎就是骨科疾病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免疫性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其早期癥狀為骶髂關節、腰背部、髖部或大關節疼痛,同時伴有腰背部僵硬。因此,很多人認為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骨科疾病。
實際上并非如此,研究發現,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受累的組織器官是全身性的,如眼睛、心臟、肺臟、腎臟等多臟器,HLA-B27陽性高達90%,部分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的免疫球蛋白升高,而且在臨床治療當中強直性脊柱炎應用免疫遏制劑治療有效,以上事實均支持本病是一種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只是其主要表現為骨骼病變而已。
誤區2:強直性脊柱炎是脊柱病變無需全身治療有人說骨骼病變是強直性脊柱炎的主要表現,在治療上就應該以治療骨病為主。例如,可以用牽引拉開脊椎的間隙,避免粘連融合,可以用手術的方法矯正脊柱的彎曲變形。但是,這只是治標之法,就好比向沸水中加入冷水一樣,只能暫時緩解癥狀,沒有根本解決問題。
強直脊柱炎是一種具有遺傳性的免疫性疾病,具有進行性、全身性等特點,而并非是一種單純的骨科疾病,因此只有進行全身治療,才能“釜底抽薪”,使各種免疫指標恢復正常,真正標本兼治。
誤區3: 強直性脊柱炎就是風濕病50年代,我國醫學界曾稱強直性脊柱炎為“類風濕性脊柱炎”或“中樞型類風濕性關節炎”。近年來隨著醫學的發展,對本病的認識不斷深入,發現本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無論在好發年齡、性別、好發部位、病變特點以及各項化驗檢查均不相同。
1、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年齡高峰在30—50歲,患病比例女性多于男性,病痛部位在四肢小關節為顯著,呈對稱性多關節病變,大小關節皆可受累,病理為滑膜炎性改變,可見類風濕結節、類風濕因子陽性、HLA-B27陰性,無骶髂關節及腰椎病變。
2、強直性脊柱炎好發年齡高峰為10—30歲,男性多于女性,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癥為主,從而導致關節韌帶骨化,致使病人脊柱以及大關節的骨性強直。血清中不存在類風濕因子,而組織相容抗原HLA—B27陽性率高達90%以上。且強直性脊柱炎并非僅限于脊柱,髖、膝、踝、腕、肩等四肢大關節,而且還累及眼睛、心臟、肺臟、腎臟等很多臟器,因此強直脊柱炎應是一種全身性、破壞免疫系統、破壞骨骼的疾病。由此可見,強直性脊柱炎完全不同于類風濕性關節炎。
誤區4: HLA-B27陽性一定患強直性脊柱炎強直性脊柱炎的家族遺傳性早已受到醫學家的重視。研究顯示:75例典型病人中,發現72例HLA-B27陽性,占96%,在其60名一級親屬中31名(占51%)HLA-B27陽性,而在75名對照組中,HLA-B27僅3例陽性,占4%,說明HLA-B27陽性者與強直性脊柱炎發病關系密切。由于HLA系統與血型抗原一樣,是由遺傳決定的,因此遺傳是強直性脊柱炎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HLA-B27陽性人群中,本病的發病率大約只占20%,其余80%為何不患此病?說明除遺傳因素外尚存在其它致病因素。
HLA-B27陽性的人如果抵抗力強,則不一定患病。反之,如果風寒濕邪入侵經絡、筋脈,則會氣血不通導致發病。因此在同等條件下,抵抗力差的部分HLA-B27陽性的人才會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