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宮頸糜爛是婦科的常見診斷。近年隨著醫學的發展,知識的更新,宮頸糜爛的診斷已經在臨床上被“宮頸柱狀上皮異位”診斷所取代。有的對疾病不了解的患者問“輕度宮頸糜爛的癥狀”,其實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的癥狀。
宮頸糜爛(宮頸柱狀上皮異位)表現為宮頸在雌激素的作用下,表面所表現出的成紅色細顆粒狀的區域,在陰道鏡檢下肉眼看似糜爛,患者無特殊癥狀。無需特殊藥物或者手術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宮頸的轉化區不成熟時,會形成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柱狀上皮內瘤變指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一組癌前病變,有可能轉化為宮頸癌,臨床上常見發生于25-35歲婦女。結局有倆種,一種是自然消退,很少發展為浸潤癌;另外一種具有癌變潛能,可發展為浸潤癌。
宮頸在雌激素作用下轉化的過程中,如果感染HPV人乳頭瘤病毒或者吸煙、喝酒、性生活過早、形換博疾病、營養狀況欠佳、口服避孕藥、免疫等因素作用下,宮頸轉化區不成熟形成宮頸上皮內瘤變,可能會導致癌變。
所以對于結婚后或者有了性生活的女性,都應該做常規宮頸刮片細胞學的檢查,頻率為每1-3年復查一次。宮頸糜爛不需要治療,但是宮頸需要定期檢查,排除宮頸上皮內瘤變,一旦發現有也不用過于緊張,I級患者每6個月復查,如果病情發展或者持續存在2年,再做治療,治療方法有冷凍和激光治療。II級和III級患者發現均需治療,治療方法有宮頸環形電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