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患者在才患有癲癇病的時候都會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么去控制癲癇病的發作,怎么才能去讓癲癇病的發作得到壓制。
【抗癲癇藥物簡介】
在癲癇發作的治療中,抗癲癇藥物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抗癲癇藥物可通過兩種方式來消除或減輕癲癇發作,一是影響中樞神經元,以防止或減少他們的病理性過渡放電;其二是提高正常腦組織的興奮閾,減弱病灶興奮的擴散,防止癲癇復發。 一般將60年代前合成的抗癲癇藥如: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乙琥胺、丙戊酸鈉等稱為老抗癲癇藥,其中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線抗癲癇藥。
【抗癲癇藥物的選擇注意事項】
1.按患兒年齡及抗癲癇藥物不良反應選藥 年齡幼小者肝腎功能及神經系統發育不夠完善,應盡量避免使用容易引起不良反應的藥物。如2歲以下小兒服用丙戊酸鈉、尤其是與其他抗癲癇藥物合用時容易發生肝毒性反應,應當避免使用或給予小劑量、單藥治療。苯妥英鈉的中毒表現主要為共濟失調,與嬰幼兒本身的行走不穩不易鑒別,故此年齡階段的部分性發作癲癇患兒較好不用該藥,可以選用卡馬西平或苯巴比妥。苯巴比妥可能對部分患兒的認知功能有一定程度影響,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記憶力減退等現象有時在服用很小劑量就可出現,因此,能夠正常上學的患兒盡量不用該藥,或服用后密切觀察,一旦出現上述不良反應,及時換藥。
2.按藥源及家長的經濟狀況選藥 應當盡量選擇本地區藥源充足的藥物,以免發生突然斷藥的情況。另外,由于需要堅持數年的長期服藥,選藥時也應考慮患兒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
3.癲癇伴智力缺陷患兒的選藥 有臨床研究表明,伴有智力缺陷的癲癇患兒服用某些抗癲癇藥物后容易隱襲發生神經毒性反應,如苯巴比妥可引起嚴重的鎮靜作用及行為異常,患兒出現過度睡眠或暴怒、攻擊行為等。苯妥英鈉可導致明顯的震顫、構音不清、行走不穩。國外有學者提出,上述兩種藥物不宜作為有智力缺陷癲癇患兒的優選藥,可以選用卡馬西平、丙戊酸鈉或新型抗癲癇藥。
4.按腦電圖特征選藥腦電圖特征也是合理選藥的重要依據之一。有些患兒臨床表現為部分性發作或暫時無法確定發作類型,其腦電圖表現為彌漫性異常節律,如持續性或陣發性慢波節律伴癇樣放電,具有這種腦電圖特征的患兒,應慎用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及苯巴比妥,這些藥物都可能導致發作加重或出現新的發作形式建議選用廣譜抗癲癇藥物,如丙戊酸鈉、氯硝西泮、托吡酯或拉莫三嗪。
【抗癲癇藥物的使用指南】
1、抗癲癇藥物有一些對神經系統的破壞,在早期對神經、精神功能影響要嚴重一點,但是如果我們把劑量放小一些,就會減輕不良反應,另外監測血藥濃度,控制在比較好的水平,就會最大限度的減少腦功能的損傷。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對于內臟功能的損害,或者皮膚的問題,我們也可以掌握一下劑量和病人的特點,比如說小嬰兒,我們用丙戊酸鈉就要小心,要注意觀察這個孩子,如果這個孩子同時合并有肝損害,比如說有肝炎,就要避免使用肝損害的藥物。
2、規律服藥是指按照所服藥物半衰期的長短,將每日劑量分成2次或3次口服。分次服藥可以避免達到穩態后的血藥濃度波動太大,對部分患兒來說,如果服藥間隔時間太長,血藥濃度波動過大,其谷值低于有效濃度時容易出現癲癇發作,而一次服用較大劑量后血藥濃度峰值有可能達到中毒水平,因而出現波動性的不良反應。目前有幾種緩釋劑型抗癲癇藥物,如德巴金(丙戊酸鈉)及得理多(卡馬西平)控釋片,此類藥物不宜分割后使用,否則會失去在胃腸道緩慢釋放藥物的作用。
3、因此適于年長兒服用,每日服藥1次即可。服用緩釋劑型藥物的優點是可以簡化服藥次數,提高癲癇治療的依從性,同時可以減少血藥濃度的晝夜波動性。癲癇治療中不能堅持長期服藥,采取間斷服藥,隨意吃吃停停的現象并不少見,這是導致治療失敗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究其原因,多數在于患兒及其家長的依從性較差,對抗癲癇藥物的不良反應過度擔心所致。此外,也有極少數醫生未能明確地向家長強調長期用藥的重要意義,使過早停藥。
溫馨提醒:在對癲癇病的治療中沒有徹底治愈或醫生的沒有安排停藥或換藥,患者和家屬一定不要去擅自的去做主的去做這些事情,因為這些好心的決定有可能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傷害,導致發生一些嚴重的情況,所有再次的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去做這些,要聽從醫生的安排,在這祝所有的癲癇病患者能早日康復。
z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