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東方醫院暨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以下簡稱東方醫院)始建于1920 年,地處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是一所集醫療、教學和科研于一體的現代化三級甲... [ 詳細 ]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喜訊:我院榮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最高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時間:2012-10-24 15:03來源:求醫網
從2012年3月30日上午召開的2011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悉,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陳義漢領銜的《心房顫動發生機制研究》項目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最高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心房顫動是心房快速的無序激動和無效收縮,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40歲以上發病率2.3%,65歲以上則接近6%,國內存在大約1000萬心房顫動患者,全世界則數千萬患者。心房顫動可以導致中風。人群中1/5的中風由此引起,而老年人口中1/3的中風由此引起。心房顫動還可以引起心力衰竭。
在一個多世紀的漫長的心房顫動發生機制研究史上,曾經誕生了多種學說,然而,沒有一種學說可以系統地解釋心房顫動。迄今為止,心房顫動依然是心臟病領域“兩座尚未征服的冰山”之一。而人類認識心房顫動的過程,猶如盲人摸象。
陳義漢教授領銜的該項目在部分方向上揭示了心房顫動的電學起源和分子起源。他們在研究中發現,人類心臟背景鉀通道電流KCNQ1-KCNE2的增大可以導致人類心房顫動的發生,人類心臟內向整流鉀通道電流IK1的增強可以啟動或者維持人類心房顫動,肺靜脈前庭有效不應期縮短是心房顫動的潛在的電生理學基礎,腔靜脈肌袖有效不應期縮短是心房顫動的潛在電生理學基礎M2型膽堿能受體與心房顫動發生相關,肺靜脈前庭和左心房后壁富含的M2型膽堿能受體可能與神經源性心房顫動的發生相關。該研究還揭示KCNQ1分子缺陷不但與心房顫動的啟動相關,還與心房顫動伴隨的房室傳導阻滯相關。
該研究工作被《Nature》 等刊物比較廣泛地引用和評價,被國際上認為是心房顫動乃至心律失常領域的重要發現。這些發現被寫進了20余本國外教科書或者專著,也被引入國際診療指南。該獲獎項目所發現的多個遺傳性心房顫動被納入新的心房顫動遺傳分類。該項目組的過去的工作和目前的貢獻奠定了國內在心律失常領域的重要地位,標志著國內科學家也榮膺心律失常分子遺傳學領域重要貢獻者之一和心房顫動分子遺傳學領域主要貢獻者之一。
該項研究先后受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