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湘江之濱的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自兩院(原衡陽鐵路醫院始建于1933年,2004年7月由廣鐵集團移交地方管理,更名為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原衡陽... [ 詳細 ]
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公立醫院改革相關工作紀實
時間:2012-10-27 17:06來源:求醫網
——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公立醫院改革相關工作紀實
最近,從衡陽市衛生工作會議傳出喜訊,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榮獲市直衛生系統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受到通報表彰。為此,記者慕名來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該院近一年的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實地采訪,感覺到該院的工作有許多先進亮點,其中最閃亮的經驗就是——以群眾滿意為標準,以公立醫院改革為契機,促進醫院又好又快發展。2011年,該院收治住院病人、完成服務收入分別較上年增長13.2%、15.9%,目前,病床使用率最高達112%,部分臨床科室出現加床新氣象。
竭誠全力便民惠民
4月7日上午,記者在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大廳見到,就診病人井然有序地在掛號、交費、診室、取藥等窗口排隊診療,內、外、婦、兒等診室都有專家接診,門診一、二、三樓均有護士為病人導診、分診,病人就診顯得十分流暢,這是該院實行無假日醫院帶來的一種良好狀態。
據門診辦公室主任杜金幼介紹,為方便病人診療,自去年以來,醫院實行預約診療、診療服務“一卡通”、各項檢查限時出結果、農合及醫保病人費用出院即時結報、出院病人回訪等措施,醫院雖然增加了人力、物力、財力投入,但診療服務較過去更簡便、快捷了,病人更舒適、滿意了,譬如B超檢查,通過增添B超機和醫生,病人等候時間比過去縮短了半個小時。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為讓人民群眾看得起病,醫院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如檢驗、放射、功能等檢查資料同級醫院互認,避免了重復檢查而多花錢;對孕產婦分娩、白內障復明手術等項目均按政府優撫政策給予減免費用,對特困病人酌情優惠,體現了公立醫院公益性;對18個科室實行臨床路徑管理,對計劃性剖腹產、腰椎間盤突出、單純性甲狀腺腫瘤、不穩定性心絞痛、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20多個病種規范診療方法、項目、環節及護理路徑,限額收費,共開展入徑病例126例,入徑病人住院醫藥費用較過去人均降低22.1%,全院住院病人平均醫藥費用較同級醫院低 20%以上。
全面打造“三好”醫院
該院認真按照省衛生廳提出的“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要求,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三好一滿意”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記者在門診大廳發現,有各科專家坐診安排表、預約診療電話、醫療信息查詢觸摸屏、醫德醫風意見箱及投訴電話、診療流程示意圖等便民措施,還有披戴“青年**者”標志的醫護人員熱情為病人提供攙扶、解答咨詢、導診等服務。筆者走進病區還發現,大部分病區的墻上懸掛著“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標識牌,在醫護人員陽光臺中有些護士照片上粘貼著小紅花,據病人介紹,這是該院讓病人評出的優秀護士。該院護理部主任羅欣介紹說:“目前,我院的優質護理服務覆蓋率達70%以上,通過增加護士、改善服務方式,不僅為病人提供與病情相適應的護理,還提供陪檢、轉運、生活幫助、心理疏導等人性化服務,減少了陪護和無序探視。同時,涌現了一大批先進典型,腫瘤內科護士長胡蓉、重癥醫學科護師陳群分別被評為“國內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個人”、“湖南省優秀護士”。
醫院高度重視“平安醫院”創建工作,不斷完善醫療投訴處理、醫療糾紛三方調解機制和醫療事故責任追究制度,近一年來,未發生重大醫療糾紛事件,醫療投訴較上年下降30.5%。
該院以提升醫療質量、規范診療行為重點,努力做到質量好。據雷文副院長介紹,醫院從來沒有放松醫療質量、病人安全這根弦,狠抓首診負責、三級醫師查房、疑難病例討論、危重患者搶救、會診、術前討論等核心制度的落實,建立了院、科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完善了《臨床診療指南》、《藥事管理規定》、《處方管理辦法》等制度,經常開展醫院質量教育、監督、講評、獎罰等工作,將醫療質量、安全與醫務人員績效工資分配直接掛鉤,獎優罰劣,有效控制了不合理檢查、用藥、治療等行為,曾在衡陽市醫療質量評比、病案書寫競賽、急救技能大賽中多次榮獲一等獎。
醫院把專科能力建設和醫務人員服務能力培訓作為提升質量的重要措施,通過加強骨科、腫瘤內科、心血管內科、泌尿外科、婦產科等重點專科建設,提高了整體醫療水平和聯合救護能力,通過“三基”訓練、學術交流、送人進修、人才引進,形成了人才興院、技術興院、質量興院的濃厚氛圍。兩年來,成功開展了椎體腫瘤切除、腦膜瘤等離子消融術、主動脈夾層微創支架置入、舌頭再造、鈥激光快速碎石、新生兒黃疸換血等高品質次、高難度技術150多例,填補市內技術空白10余項。
該院十分關注社會對衛生行業作風的評價,經常開展正面教育、警示教育、榜樣感召,健全醫德醫風考評與監管機制,為每個醫務人員建立了醫德檔案,每月進行一次醫德醫風全面考核,并主動邀請政風行風監督員,評議代表來院調查服務滿意度,將醫德醫風考核、調查結果與晉職晉級、績效工資分配等直接掛鉤,對發現違規違紀行為從嚴處罰,并通報全院。一位患者在醫德醫風座談會上感言:“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行風猶如春風撲面而來!在這里紅包送不出去。”一年來,醫務人員共拒收紅包60余次,拒收金額4.6萬余元,有45名醫務人員被評為廉潔行醫、效能、健康衛士、白衣天使標兵受到醫院表彰,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杜平評為湖南省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醫院被評為衡陽市政風行風建設示范單位。
嚴格使用抗菌藥物
該院按照“突出重點、集中治理、健全機制、持續改進”的工作思路,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通過成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領導小組、簽訂有關責任狀,設置感染性疾病科和臨床微生物室,配備感染專業醫師、微生物檢驗專業技術人員和臨床藥師,舉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業知識培訓,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調查與考核,達到了用藥安全、有效、減輕病人負擔的目的。
該院副主任藥師周媛向記者介紹,醫院過去使用有抗菌藥物70多種,整治后已降至49種,醫院對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特別嚴格,要求全體醫生按處方權限和病情需要使用抗菌藥物,禁止開大處方、濫用抗菌素,使用三代及四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口服劑型不超過 5個品規、注射劑型不超過8個品規,對住院患者和門診病人抗菌藥物使用分別限量為60%和20%以下,對Ⅰ類切口患者預防使用率抗菌藥物控制在30%以內,堅持抗菌藥物查房、處方點評制度,對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前10名的醫生和藥品列為黑名單在全院進行通報,對個別性質惡劣者停止其處方權,抗菌藥物微生物樣本送檢率在30%以上,嚴格按照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選用抗菌藥物。
以上措施的實施,有效遏制了不合理用藥、濫用高品質藥物、細菌耐藥等不良現象,優化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結構,提高了臨床合理用藥水平。從有關資料顯示,該院抗菌藥物使用各項指標基本達到上級要求,其中,抗菌藥物使用總量較過去降低了15.5%,處方合格率保持在99.8%以上,門診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為16%,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為59.5%,介入診斷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為0。在2011年底省衛生廳組織的公立醫院改革相關工作大檢查中,該院抗菌藥物專項治理工作排名靠前,受到有關領導及專家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