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湘江之濱的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自兩院(原衡陽鐵路醫院始建于1933年,2004年7月由廣鐵集團移交地方管理,更名為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原衡陽... [ 詳細 ]
靠人才、技術支撐發展,惠及百姓
時間:2012-10-27 17:11來源:求醫網
靠人才、技術支撐發展,惠及百姓
——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發展紀實
位于湘江東岸的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擔負著衡陽市七縣五區及周邊縣市的醫療服務,是衡陽地區各類醫保定點單位。六年多來,市第一人民醫院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服務總量大幅度增加,年門診人次、出院人次較過去分別增加三倍,患者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農合患者、疑難危重患者越來越多,年服務總收入較過去也增長了3倍,連續5年獲得市直衛生系統目標管理先進單位。這些突破性的績效都彰顯著市第一人民醫院雄厚的綜合實力。那么,是什么讓市第一人民醫院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讓市第一人民醫院在廣大患者中有口皆碑呢?7月31日,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前往市第一人民醫院尋找答案。
以人才聚集,支撐醫院發展
“人才是醫院發展的核心要素,是市第一人民醫院取得良好發展勢頭的關鍵所在。”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李主慧如是解釋。在幾年前,醫院原有的技術力量有限,缺少部分學科帶頭人。醫院領導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把人才問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招攬人才,他們積極通過各種渠道在省內外尋訪。
2010年,國內優秀的神經外科專家姚興發主任醫師走進了醫院領導的視線中。他從事神經外科專業30年,以高質量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和腦微創手術特長而聞名,他就是醫院發展的急需人才。為了爭取姚興發的加入,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傅友生等領導“三顧茅廬”,興“孟嘗之風”,登門拜訪,精誠溝通。幾經邀請,姚興發主任終于來到市第一人民醫院,挑起了神經外科主任的重任。
2011年8月,年僅20歲的肖先生因被火車撞傷送進了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當時患者昏迷不醒,檢查顯示為重度閉合性顱腦損傷、原發性腦干損傷,其死亡率致殘率極高。神經外科姚興發主任、李飛躍副主任帶領醫護人員為肖先生進行了器官切開、抗腦水腫、支持營養、高壓氧等一系列治療,并每天為其播放優美的音樂,啟導他說話。漸漸的,他的眼球開始自主轉動,身體也開始能活動起來了。兩個月后,肖先生能清晰的說話了。
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姚興發雷厲風行,帶動了科室的學習與技術革新浪潮,僅采用等離子冷消融術清除腦膜瘤就達40余例。而事實上,神經外科高起點、高速度的發展,只是市第一人民醫院整體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的一個小小的縮影。醫院先后引進高級人才24人,聘任精通服務管理的衡陽市泌尿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立才、優秀心血管老年病專家賀卒英、燒傷整形手外科專家李波、眼科專家陳恩亞等高級人才為服務科室負責人,為專科建設和技術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對于醫院緊缺的學科帶頭人及臨床一線市第一人民醫院在績效工資分配方面給予傾斜,切實體現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理念。付出就有回報,自2009年李立才調入醫院并擔任泌尿外科主任以來,服務量每年增長1倍,開展新技術6項,一躍成為醫院的重點科室。另外,市第一人民醫院公開招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42人,選派技術骨干苗子33人到上級醫院進修深造,鼓勵衛技人員晉升高級職稱32人,現有高級職稱人員96人,正是這些優秀人才的大量聚集,為促進醫院跨越式發展灌注了動力源泉。
憑技術創新,呵護百姓健康
六年多來,市第一人民醫院投資6000余萬元添置了菲利普型體外循環機、16排螺旋CT、美國施樂輝關節鏡、心血管造影機、高壓氧艙等先進設備,滿足了不同患者的診療需求。同時,按照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標準加強專科內涵建設,一、二級學科由過去的22個增至45個,做大做強了骨科、腫瘤內科、心血管內科、婦產科、泌尿外科等重點建設專科,最近,又成立了微創外科,大大提升了專科專治水平。各個科室均創立了許許多多高品質次的特色技術,解決了老百姓舍近求遠看病的問題。例如:骨科的人工髖關節置換、椎管腫瘤摘除;腫瘤內科的綜合治療、精確放療;泌尿外科的前列腺電切、鈥激光碎石;婦產科的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胸心外科的體外循環下先心病手術;普通外科的重癥胰腺炎救治;兒科的腎病綜合癥治療;心血管內科的心臟介入治療、主動脈夾層支架植入;腎內科的血液濾過、血液灌流;神經內科的腦出血微創鉆顱治療等等,麻醉科(手術室)每年配合各科做手術達6000多臺次,其中三、四類高難度手術1000余臺次。
人才的聚集,技術的革新,讓患者受益匪淺。
院長傅友生擔任心血管內科學科帶頭人以來,高起點開展了冠狀動脈造影、PTCA+支架置入術、心率失常、先心病的主動脈夾層、射頻消融技術、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心臟病介入治療等先進技術,為2000余例患者解除了病痛。陳光美副主任醫師主持的內分泌科(老年病科)分期分型系統治療糖尿病,讓患者十分滿意。
六年多來,該院聯合救治能力大大增強。2010年4月,某公司5名職工硫化氫嚴重中毒,該院“120”急救隊、急診科、血透室、呼吸內科、消化內科、重癥醫學科等科室醫務人員聯手作戰,及時搶救9小時,全部轉危為安。2011年9月,48歲的彭某患舌癌,舌頭潰爛達三分之二,言語困難,面臨失去舌頭的痛苦。在腫瘤外科、口腔科、燒傷整形科等科室專家的通力配合下,先后實施了癌變壞死組織清除、左前臂動脈皮瓣移植等手術,持續6小時成功地完成了“舌再造成形術”,為其重造了新舌頭,維持了舌頭的正常功能。
像這樣的診療康復事例在市第一人民醫院各個科室都已經屢見不鮮了。而近幾年來,市第一人民醫院多次獲得市直衛生系統領導班子先進集體、市三星級文明單位、市醫藥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市政風行風建設示范單位、市醫保定點先進單位、市直衛生系統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及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諸多榮譽,頗受社會各界和廣大患者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