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廣東省胃腸肛門醫院(簡稱中山六院),是一所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承擔預防保健、醫療、康復、醫學教育和科研任務,...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 醫院動態 > 介入治療緊急啟動,成功搶救大咯血2400ml病人
介入治療緊急啟動,成功搶救大咯血2400ml病人
時間:2012-10-30 16:37來源:求醫網
(通訊員 杜彩虹訊)8月31日中午,我院放射科采用介入療法與ICU聯合,成功救治了一例因腫物包繞上腔靜脈而導致大咯血的女性患者。此次對大咯血危急患者的成功救治,充分發揮了我院先進的介入治療技術優勢和團結高效的協作能力,同時也彰顯了我院救治急危重患者的整體水平。
29日,一位45歲的女性患者,因反復咳痰咳血2年余,加重一個月,以咯血查因入住ICU。入院后不到48小時,患者先后出現了多次的咯血,咯血量竟達1200ml左右,內科保守治療無效。請胸外科會診,病情分析認為該患者腫物包繞上腔靜脈,開胸手術風險極高,建議微創手術。
爭分奪秒,搶救病患
8月31日9:30分,患者再次大咯血1200ml,血壓110/45mmHg,生命垂危,予緊急輸血1600ml。同時醫院再次緊急召開由副院長彭俊生教授牽頭的專家會診討論,考慮到患者的病情,胸外科趙金明主任、放射科周智洋主任都建議進行介入治療。因為介入治療創傷性小、靶向性(針對性)強,能夠實時進行療效評估。
9:45分,專家組決定給患者進行介入治療。成立介入治療緊急小組,制定周密的治療方案,迅速調配介入專家教授、DSA工程師、高壓注射器工程師等10多人完成設備調試及各手術器械、搶救儀器、藥品的準備,有條不紊,全部到位。
12:05分,病人在ICU醫護人員的護送下到達介入室,準備進行介入術。
12:15分,在姜在波教授指導下,介入科張波博士帶領放射科邱建平主治醫師上臺手術,術中經患者右側股動脈引入導絲,行支氣管動脈+右側胸廓內動脈造影并出血動脈栓塞術。在DSA放射造影下,經導管注入適量300 um PVA顆粒混懸液,邊注入栓塞劑邊造影。術程順利,術中患者生命體征平穩,術后加壓包扎。
13:30分,患者安返病房。術后未見出血。
9月3日上午,患者康復出院。
此次手術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和中山三院的積極協調下取得了圓滿的成功。放射科周智洋主任帶領科室人員,在短時間內籌備介入室和組建介入小組,加班在放射線環境下工作,承擔了極大的風險,充分顯示了六院人高效協作,積極開展新服務、新技術的開拓意識和奉獻精神,標志著我院的介入技術,展開了新的篇章。
一起認識介入治療
介入技術(Interventional Technology),也叫介入治療(Interventional treatment),介入療法(Interventional treatment)。它是近年出現的新的醫學術語,是目前發展最快的一門學科,它是“介入放射醫學”(Interventional Radiological Medicine)的簡稱,是繼內科、外科之后的第三大治療學科,能彌補內、外科技術的不足。
介入技術是應用現代高科技手段進行的一種微創性治療,是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將特質的導管、導絲等精密器械引入人體,對體內病灶進行診斷和局部治療。介入治療的多數項目都是在血管內進行的,它不需開刀,只需不到米粒大的小口子,把特質的專用細管子插入血管內即可治療許多過去無法治療、必須手術治療或內科治療療效欠佳的疾病,如腫瘤、血管瘤、各種出血、腦血管畸形、甚至不孕不育等各類疑難雜癥。
介入治療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實時療效評估:在現代影像設備(DSA)下,精確地進行實時療效評估。
二、靶向性(針對性)強:精確定位,精確治療,對正常組織損傷小。
三、創傷小:皮膚創口僅為2mm左右,患者痛苦少。
四、副作用小:用藥量小,局部藥物濃度高,且不存在耐藥性問題,副作用小。
五、康復快:通常在術后12小時可正常活動。
六、微創介入治療的可重復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