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人民醫院(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是瑞安地區規模最大的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康復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是浙江省衛生廳核準... [ 詳細 ]
“遲到”感謝信背后的故事
時間:2013-03-01 14:03來源:求醫網
“尊敬的院領導:您好!
這是一封遲到的感謝信。感謝貴院感染科孫慶豐醫生,感謝他和感染科醫務人員九年來對我父親的全力救治,無私付出!我父親已于今年(2011年)的10月25日安然去世,享年62歲。作為女兒,我依然無法安心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因為這封感謝信未完成。我想這是我父親最后一件他希望做的事情,也是讓我心靈得到釋然的事情。未寫之前,我一直無法釋懷。我覺得這樣的好醫生理應得到大家的尊敬和學習。”
望著這封“遲到”感謝信,張力成思緒萬千。作為瑞安市人民醫院的院長,他為有孫慶豐這樣的優秀員工而自豪。70多年的瑞醫發展史上,幾代瑞醫人篳路藍縷,格守利民濟世救死扶傷的使命,奮力前行,造福桑梓;瑞醫院訓“慈、博、緣”的理念,造就了一批批像孫慶豐這種把患者視為親人的醫務人員,留下了一個個“行醫為民、貴在用心”的感人故事。
九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的瞬間,但在患者老謝卻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求醫歷程。九年來,人文關愛和自然法則的博弈,彰顯了醫患之間濃濃的親情!
2001年10月,患者老謝因肝硬化失代償期、慢性重癥肝炎入住瑞醫感染科。孫慶豐是經治醫師。這位畢業于浙江大學醫學院的年輕住院醫師,外表儒雅,但對醫學追求卻十分執著。雖然,他畢業后進入瑞醫還不到三年,但他良好的醫學基礎和在服務上的不懈追求,獲得了科主任丁繼光及同事們的好評。孫慶豐對病人進行認真檢查后,發現患者有多年的肝硬化病史,這次發生嚴重的腹腔感染,導致肝功能衰竭,病情危重。作為感染科醫生,他清楚患者的預后很差,倍感責任重大。
住院期間,孫慶豐在科主任丁繼光的鼓勵下,積極探索,制定了醫療方案,并獲得了患者和家屬的配合。盡管經過強大的抗菌治療、護肝、退黃、補充血漿、利尿、改善肝性腦病等綜合治療之后,病情仍無好轉。患者的安危,時時牽動著他的心。53歲,一個本應在事業上大展宏圖的年齡,而老謝卻承受著病魔的種種折磨。命運的不公,老謝感到絕望。每當看到老謝痛苦的眼神,孫慶豐的心像鉛一樣沉重。
“醫學的道路并不平坦,要攻克醫學上的疑難病癥,需要勇氣,更需要醫學的進步。”面對危重的病人,孫慶豐從不言放棄!
一次參加杭州醫學會議的機會,孫慶豐遇到國內優秀的傳染病肝病專家、北京地壇醫院老院長徐道振教授。這是一個在感染病和肝病領域領軍的人物,為人極其謙和熱情。作為年輕的學生,孫慶豐見縫插針,把老謝的病案擺在老教授面前請他指導。年輕人的學識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感動了老者。針對老謝的病案,徐道振教授認真分析,并表示愿意來瑞安會診。
“在20世紀初期,一位優秀的肝病專家能來瑞安會診,很不容易。這其中有著孫慶豐的濃濃愛心。或許,這也是緣分吧。從此以后,兩人成為忘年交。四年之后的 2005年,孫慶豐赴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科進修,成為老教授的得意門生,從那時開始孫慶豐的臨床和科研水平均突飛猛進。并于2009年獲得首屆溫州市青年科技獎,這與徐道振教授的悉心指點是分不開的。”丁繼光說起孫慶豐,愛惜之情溢于言表。
很快,徐道振教授來到瑞安。孫慶豐對這次會診記憶猶新。他說印象最深刻的是兩點:第一是建議放腹水,將感染了細菌的腹水放出去,不但減少了腹水,也部分清除了細菌。第二是建議腹腔注射泰能針,這種治療方法在學術上是有爭議的。但事后回顧,對老謝來說,這確實是救命的一招。然而,盡管經過全力的搶救,老謝病情仍繼續惡化,甚至出現反應遲鈍等肝昏迷的前驅癥狀。孫慶豐說這是他一生中最沉重的日子。作為經治醫生,他分享了病人和家屬的痛苦。
為了不讓老謝病逝在醫院,家屬決定自動出院回家療養。抱著一絲希望,經過孫慶豐和科室醫療團隊共同會診,為老謝制定了最基本的治療方案讓他回家繼續治療。該方案包括護肝、靜脈營養、白蛋白支持、緩和利尿等。當時,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方案就是給他放腹水,并在腹腔內注射泰能針。這樣既治療了頑固的腹腔感染,又避免了長期強大抗菌藥物帶來的二重感染,且能夠在門診處理,經濟上也非常實惠。可是,患者老家在馬嶼農村,離市區有近一小時車程,路況也很糟糕。當地醫療條件差,無法實施該項方案。如果定期安排醫生去患者家中操作,感染科病人多,人手又少,難以成行。
孫慶豐沒有猶豫。他知道對于老謝,這是最后的機會。
他始終記得張力成院長對他的諄諄教導:“患者是一個弱者、一個需要援助的人。當他們最痛苦時,更加需要關懷、體貼、幫助、溫暖。”他毅然決定利用周未休息,打車去馬嶼患者家中,為患者治療。一次、二次……患者女兒謝琳說記不得耽誤了孫醫師多少個周未了。他那么守時,一個多小時的路程,風雨無阻。
老謝后來奇跡般的康復,患者和家屬感激不盡。從那以后,老謝的女兒女婿就成為他的好朋友。“他的康復,而且有好幾年能不再住院,可以說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救治的成功,我認為因素是多方面的,醫學的進步、團隊的協作、家屬的配合,特別是徐道振教授會診提出的二點建議,功不可沒。”作為經治醫師,孫慶豐的回答,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瑞醫人的廣闊胸懷!
2010年9月,老謝因慢性肝功能衰竭搶救無效,辭別人世。
患者女兒謝琳在《遲到的感謝信》中是這樣說的:
“如果沒有孫醫生和感染科醫務人員的全力救治,我的父親不一定能多活近九年的時間。他們幫忙搶到了治療的關鍵期和制定了較好治療方案,把我父親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采訪結束,筆者再次拜讀《遲到的感謝信》,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一位經歷了九年病魔折磨的老人,在臨終前希望做的事情竟然是給醫務人員送上自己的感激,令人感慨。這封《遲到的感謝信》,讓人看到了醫患和諧燦爛的前景,也讓人感到了瑞醫人暖融融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