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婦幼保健院(江蘇省婦幼衛生保健中心、江蘇省人民醫院婦幼分院)坐落在南京市區西部的河西地區。江蘇省婦幼衛生保健中心是中日兩國政府合作項... [ 詳細 ]
自己手術前一分鐘還在查房
時間:2013-02-26 14:22來源:求醫網
“戎護士長,你人在哪里啊,我們手術室都準備好了,只欠你這個病人了。”2月21日13:45,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婦科護士長戎明梅護士長突然接到電話,這個電話是由醫院手術室麻醉師打來的,因為,她的手術時間是14:00。“哦,好的好的,我是個不像話的病人。”對于手術室里的同事,她只能說抱歉,因為作為護士長的她正在和病房里的病人在談心,解除病人的疑惑和緊張。病人終于放松了心情,她才轉身走向手術室。
這臺“奇怪”手術:什么都好了,就缺病人
戎明梅告訴記者,她今年44歲,做婦科護士長已經7年了。今年年初,自己在體檢中查出,子宮內膜有回聲不均的現象,她自己非常清楚,這樣的檢查結果有兩個可能,第一就是普通的息肉,第二就是內膜癌。“病房里的患者很多,我手術的時間一拖再拖,不過后來還是確定了2月21日下午2:00。”戎明梅說,每天都會來新病人,也會有一些特殊的病人,也有不可預知的病人,所以,2月21日下午,她在和一位抑郁癥的患者聊天,在寬慰這位患者的心。所以,才會出現開頭的一幕。
17:00,當戎明梅在手術臺上蘇醒后,她沒有直接回家,而是直接來到病房,繼續查房,看看哪個病人有特殊情況,護士們的護理是否到位……21日晚上,戎明梅一直到晚上20:00才回家。
最感人護士:看過了病人,我才能睡好覺
“我怎么覺得沒什么特別啊,不問問病人情況,我不放心啊……”聽說記者要采訪,戎明梅還有一些不好意思,她說,如果不去看看,回家睡覺也不安心,這似乎成了她的“職業病”。
他們病區有42張床,只有23名護士,每個人的工作量都比較大,每天都有新病人。21日來了一個產后抑郁癥患者,產后100天就出現了抑郁情況,到現在已經1年多了,現在又懷孕了,這次來是做流產手術的,她心里有好多疑慮和擔心。所以,戎護士長需要用女性的角度和醫護人員的角度來跟她談心。除了她,還有一個介入手術者,她也非常放心不下,所以,下了手術臺,她又來到病區。21日晚上那么晚回家,昨天上午7:15,她又換好衣服出現在病房里,因為昨天又有一個特殊病人要手術,她也不放心,有一個13歲的小姑娘卵巢里長了畸胎瘤……
“看過了他們,我才放心啊,我才能美美地睡上一覺。”戎明梅說,現在每一個病人有不同的特點,需要有不同的護理方案,所以,護士的責任很大。她曾經48小時護理一個腫瘤患者,這些,都是太平常了。
(2013年2月23日,《金陵晚報》B7版,記者 李花)
下了手術臺,她就去查房
21日下午2點,江蘇省婦幼保健院手術臺上躺著該院婦科的護士長戎明梅。下午5點,這位幾個小時前正接受微創手術的“病人”,盡管因為麻醉腳步趔趄、說話還不利索,卻又出現在病房里,帶領護士例行查房。昨日,她又忍著腰腹部的疼痛,投入到緊張工作中。
戎明梅今年44歲,做婦科護士長已有7年。她每天早上7點來到工作崗位,一般晚上七八點才能回家,遇到特殊病人則要全程陪護,曾經連續48小時守在護理崗位上。今年初的一次體檢中,她被查出子宮內膜有回聲不均現象,自己也清楚,檢查結果要么是普通息肉,要么是內膜癌。由于病房里患者很多,她手術的時間一拖再拖。
他們病區有42張病床,只有23名護士,每個人的工作量都很大。21日來了一位患者,產后100天就出現抑郁情況,到現在已有1年多,現在又懷孕了,來院做流產手術,戎明梅便從女性和醫護人員的角度跟她談心。一位介入手術者也讓戎明梅放心不下,所以,下了手術臺,她就來到了病區。22日上午7:15,她又換好工作服出現在病房里,一個13歲小姑娘卵巢里長了畸胎瘤,當天要做手術……
“每天在病房和病人在一起,已經成了我的習慣,盡快回到工作崗位,自己心里踏實。”戎明梅說。
(2013年2月23日 《新華日報》A3版特寫 記者 沈崢嶸 實習生 劉慧)
頭一天剛下手術臺,第二天就上班看病人
昨天在江蘇省婦幼保健院,護士長戎明梅讓患者倍覺溫暖。前天,她剛剛做了手術,第二天就來到工作崗位。
昨天下午,現代快報記者在醫院見到戎明梅時,她正帶著兩個護士查房。身材瘦小的她,眼睛里還有些血絲。她說,這是一種“條件反射”,不去病房轉轉心里就不踏實,這也讓病人十分信任和依賴她,有病人說:“看到你在病房里來回出入,聽到你的聲音,就會比較放心。”
戎明梅44歲,在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工作7年了,現在是婦科護士長。去年年初,戎明梅在例行體檢時被查出子宮內膜異常,因為基本全年無休,她拖了整整一年才做手術。同事說,子宮內膜回聲不均是中年婦女常患的病癥,情況嚴重的話很可能是癌癥早期病變。但戎明梅心態很好,一直安慰自己,“真是壞了,逃也逃不掉。”
昨天,根據最新的化驗結果,戎明梅手術切除物良性可能性比較大,這也讓她松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