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是一所歷史文化久遠深厚的老牌醫院。醫院組建于1959年7月,院址前身為河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舊址。人員來源于1886年建院的... [ 詳細 ]
資源整合穩步推進
時間:2012-11-05 19:32來源:求醫網
● 無私奉獻為天職———兒科病房采訪紀實
本報記者洪波
1月11日上午10點,住院樓8層,一走進醫院的兒科病房,我就被眼前繁忙的景象震驚了。長長的走廊里,一張張臨時病床上擠滿了正在輸液的患兒和焦急的親屬;醫辦室里,滿滿一屋子的醫生正在緊張地工作,椅子不夠,一些大夫只能站著處理醫囑和病歷;除了醫生忙碌的身影外,護士們也是跑得腳不沾地兒,一個個匆匆地穿梭于治療室和病房之間。
本想采訪一下護士長,卻找尋不見,打聽了半天,原來護士長正在2號病房給一個年紀很小的患兒扎液,我只好隨便走進一間病房,輕聲與家長攀談起來。來自高陽的患兒王澤奧的家長對記者說,他的孩子經過一周的治療,已經康復,就要出院了;談起孩子當初的病情,他還心有余悸:“孩子當時發燒到了40℃,呼吸困難,我們都嚇壞了,手足無措,趕緊把孩子送到市里一家醫院,治了幾天不見好轉,又急著轉到了這里。來的時候床位都滿了,但是大夫看這孩子肺炎挺嚴重,就在樓道里現給輸上的液,過了半天孩子就見好了,等有了床位又馬上給安排進了病房,這不,孩子一天天的好起來了,我們的心總算是放下了。”旁邊的幾位家長紛紛插嘴道:這兒的醫生護士技術好、態度好、服務好,查房及時,隨叫隨到。這時,護士進來要給患兒輸液了,為了不影響她的工作,記者悄悄退出了病房。
下午,我又來到了病房,繁忙的護士站中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眼簾,她正是兒科主任唐卉,我請她介紹一下病房的情況,她遲疑了一下,說:“好吧,太忙了,簡單說說好了。”唐主任說:原本四十多張床位的病房,目前安排了六十多個病人,壓力非常大。病房醫護人員克服床位少的困難,見縫插針,通過樓道加床,甚至是在病房中的床縫中加座位的辦法來增加床位,絕不能因沒有床位而拒絕收治危重病人。唐主任說:由于今年冬天氣溫偏低,自上月中旬以來,因肺炎住院的患兒數量激增,其中絕大多數是低齡兒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病情重,變化快,而家長對孩子的病情陳述往往又不夠清楚,增大了診斷和處置難度。因此病房的醫護人員經常處于超負荷的工作狀態下,一晚上搶救六七個危重患兒已經成為常態。大家幾乎連喝口水、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加班加點對大家來說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上半夜的醫護人員除了不停歇地工作,還要經常忙到凌晨二、三點鐘,下了半夜,大家也同樣沒有半點空歇。朱偉娜醫生下夜班后由于人手不足,留在病房繼續工作,從晚上六點一直忙到第二天中午十二點,連續十八個小時沒有休息,身體虛脫昏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科里的護士王琨已經懷孕六個月,還堅持上夜班,一次處理危重患者,從凌晨四點連續緊張工作六個小時,險些導致早產。由于經常徹夜無休地工作,體力嚴重透支,科里許多同志都病倒了,但是大家沒有牢騷,沒有報怨,努力堅守著自己的崗位……說到這里,唐主任下意識地看了下表,我知道,要結束采訪了,因為還有很多的重要工作在等著她,不能再耽誤她寶貴的時間了,她的時間屬于兒科所有的患者,忠于崗位是白衣天使的職責。
●分院成功切除盆腹腔巨大腫瘤
(通訊員王春雪) 春節將至,徐水縣的付某臉上終于露出了放心的笑容,終于可以過一個放心年了。
不久前,徐水縣62歲女性患者付某,因腹部針刺樣脹痛,就診于第一中心醫院分院婦產科。這是一位罕見的盆腹腔巨大腫物的患者,付某來時膨隆的肚子就像懷孕9個月的孕婦,不能平臥,晚上睡覺時只能半臥位,病痛折磨著她。入院經仔細查體后,由分院院長、婦產科專家劉月華親自手術,于2010年1月7日施行剖腹探查術,術中見右側卵巢有一13X17X16cm大小囊實性腫物,左側卵巢有一22X20X18cm大小的囊實性腫物。隨后為患者實施了全子宮加雙附件切除術,這樣巨大的腫物很少見,術后病理回報為粘液性囊腺良性腫瘤,聽到這一結果,醫護人員及家屬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患者付某已于2010年1月14日痊愈出院,全家人感激不盡。
付某盆腹腔巨大的腫瘤不是一朝生成,這里提醒讀者朋友們,要關注身邊的老年人,發現不適要盡快就醫,做到有病早發現早治療。
● 質樸無華寫人生記血液科優秀護士曹習平
(本報記者蔡征穎)
她的眼神中透露著溫柔與堅定,言語不多,但讓人感受著篤定與從容,雖身處忙碌之中,但有條不紊,這就是我所見到的血液內科優秀護士—曹習平。
談起自己做護士的感受,曹習平感慨萬千,32歲的她雖年齡不大,但在這個崗位上已干了12個年頭,寒來暑往,當日護校畢業的少女,已褪去年少時的青澀,逐步成長為眼前這個溫文爾雅,技術過硬的大姐姐。曹習平說:“年少時有許多夢想,但以自己的實踐行動干好自己的工作,管理好自己的病人,處理好病人的每一件小事,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十二年來,她一直堅持“病人之事無小事”的工作原則,不求名利,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人生承諾,剛參加工作時,曹習平在急診科工作,急診科的實際情況是病人多,病情急,意外情況多,這就要求護士有過硬的基本功,又要有緊急應變的意識與能力,還要有最大的忍耐度。在急診科工作的9年間,曹習平一步步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自學了護理學專科、本科,并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經驗,逐步練就了過硬的服務素質,上夜班時,常有其它科室的年輕護士請教她專業問題,請她示范扎液等,對于年輕人的請教,曹習平總是把自己的經驗與心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用她自己的話說:“這是對自己工作的一種肯定。”08年,我院成立了血液內科,作為綜合素質過硬的老同志,曹習平來到了年輕的科室。曹習平認識到,血液內科做為收治血液病人的專科科室,在服務方面要求更加專業化,為此,曹習平利用業余時間大量學習血液病相關的護理知識,力爭給病人以較好的護理服務。血液科收治的病人大都是患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血液病的,由于血液病比較難治,病人往往對生活失去信心,有的漠視人生,有的脾氣急躁,曹習平曾遇到過一位患白血病的女病人,由于下肢病變,導致尿道變形,年輕護士在為她導尿時下不進管,遭到病人的訓斥,曹習平在了解了病人的情況后,動作利索地為她下好了導尿管,解除了患者的痛苦,也使病人家屬心悅誠服。曹習平事后告訴年輕同事,要多看服務書,由于病變而改變生理構造的知識,只有自己在實踐中掌握與摸索,病人的每一件事,都是事關生命的大事。
在采訪曹習平的一個小時中,常有年輕護士走進來欲向她請教問題,也有病人家屬來找她處理各種情況,我深深感受到她的忙碌與疲勞,一個把身與心都傾注于工作的人,卻始終說自己太普通了,只是作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曹習平說:“我們血液內科是個非常優秀的科室,因為我們有劉永建主任這樣的帶頭人,他能把自己的工資都墊付給病人,每天都給我們這些護士、醫生買早飯,自己常常吃干饅頭夾咸菜,并且超負荷地工作,我們做了一點自己的本職工作,和他相比,我們做得太少、太少了。”是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有了好的帶頭人,才有好的集體,有過硬的個人。
在從事護士工作的十多個年頭中,曹習平感到最為愧對的是自己的家人,她的父母都在外地,平時不能盡孝,每當看到科里生病的老年人,曹習平都會想到自己的父母,每每都是潸然淚下,而讓她同樣感到愧疚的,還有4歲的孩子與一直支持著她的丈夫。四年來,不知有多少個夜晚,小孩子都是和爸爸在一起,做著想念媽媽的夢,而她,依然守候在她的病人身邊,守候在她所熱愛的護理崗位上。問起她有什么愛好和向往,她還是那樣樸實:“我的愛好就是把工作做好,把家收拾得干干凈凈,舒舒服服,有時間能多陪陪孩子,給他們做做飯。”但這看似簡單的向往,往往由于忙碌的工作而成為溫馨的夢想。質樸無華,充滿理想,熱情樂觀,這就是你我身邊的優秀護士:曹習平。
● 急救尖兵開年忙———急診科2010年元旦工作日志
(通訊員張俊飛兆洋) 當2009年最后一天的夜幕開始降臨的時候,我院急診科的醫護人員們又迎來了新的夜班。也許即將到來的2010年將給醫院帶來無限生機和希望。但我們急診科的醫務人員依舊和往日一樣真實面對每一天。今天是年輕的護士臧家輝值班,護士接班的第一項任務是檢查藥品和器械。他來到急診科才短短的兩年,就已歷練得對工作熟悉、快捷、沉著、冷靜,只見他熟練地打開搶救車的每個抽屜,仔細認真地查看著藥品的生產失效時間,然后將每臺儀器(呼吸機、監護儀、起搏器)通電檢查測試。
臧家輝說:“急診的藥品及搶救物品應當保持100%完好,以備隨時可以對患者進行有效救治,這是我到急診科第一天就學會的東西。”說著他笑了笑便走進病房,交接班要到患者的床前。剛剛交接班就聽到窗外的救護車警報由遠漸近了,伴隨著刺眼的藍色警燈,120救護車停在了急診科門口,臧家輝和曹東醫生迅速跑出急診大廳。得知同時送來了幾位昏迷病人。所有的醫務人員心里一顫:昏迷會是什么原因呢?當四位患者都接進了診室時,經驗豐富的護士代兵便詢問家屬:“家里有煤火嗎?”得到的回答是“有”。并且四個人都同時在有煤火的屋子做飯睡覺。于是,沒等醫生下達醫囑代兵和臧家輝便已給患者抽好了血,為患者急查碳氧血紅蛋白,吸氧,建立靜脈液路治療。化驗結果回來一看,果然是一氧化碳中毒“陽性”,于是代兵迅速聯系高壓氧艙進行治療。最后這四位患者全部清醒痊愈。當時臧家輝不解地看著代兵問:“你怎么知道這四位患者可能是在有煤火的屋子里導致一氧化碳中毒呢?”代兵說: “今年冬天天氣寒冷40年不遇,前兩天又剛下過雪,連續陰天,地溫低、煤溫低導致煤炭燃燒不完全,再加上天氣氣壓的變化,排煙通風不良,所以很容易導致一氧化碳中毒,我是懷疑的問了一句,在急診科工作就得善于思索不能放過一切危及患者的可疑因素。
一會,伴著一陣嘈雜聲幾個人抬著一位病人進來了,代兵問這個人怎么了?抬著病人的中年男子大叫:“醫生,快!他沒有心跳了。”代兵聽后迅速用手觸及患者脈搏,有搏動。“別著急,先把他放在床上。”他邊說邊動手抬患者,把患者放上診床后,代兵又問:”怎么回事?你怎么說他沒心跳了?”看著這些人渾身的酒氣代兵明白了,原來是酒精中毒!于是他迅速聯系醫生,并給患者扎好靜脈治療液路。幾乎在同時臧家輝又收住了一個刀扎傷的患者,臧家輝忙著治療,配合醫生手術。然后接二連三地來了幾位,心慌發燒的病人。當放下手頭的工作抬頭才發現東方已經現出了亮光,就這樣我們科的醫務人員悄然進入了2010年的第一天。
天亮了,東方的天空漸漸泛起一絲霞光。白天接班的護士是李妍、白成成。李妍在急診工作8年了,有著豐富的臨床搶救、治療經驗、為人和善,科里年輕同事都親切地叫她“妍姐”,而成成剛剛參加工作,在工作中也是積極主動。兩人按常規接完班后,病人不是很多,李妍對成成講:“成成,在急診科,其實什么樣的病人都可以見到,所以每一天都在繁忙和緊張中度過,面對各種各樣恐懼和死亡的面孔慢慢地習慣了,也就不害怕緊張了,熟練冷靜地搶救病人、做尸體料理,這就是我們工作的特點。”話還未說完,只聽120急救車的聲音傳來,馬軍、張志勇大夫已經沖出急診科,原來是場車禍,受傷的人很多:有頭皮撕裂的,四肢骨折的,大夫、護士一起很快對受傷患者一一進行了妥當處理。大家還沒來得急喘口氣,外面又抬進一個病人,而且還聽見有人在大聲喊:“醫生!快救救他!”李妍循著聲音跑過去,只見患者躺在擔架上,兩只眼直直地沖著前上方睜著,他的眼球微微在動,瞳孔已經散大!憑經驗,知道無論如何大家也救不活他了!但她還是本能地跑去拿了血壓計給他測血壓,結果和她估計的一樣,血壓是“0”!成成急速將液體扎上,將搶救藥注進入他的體內,但他卻沒有一點反應!此時他的心跳、脈搏、呼吸已經測不到了,他的腹部像小孩吹氣球一樣鼓了起來。李妍直起身子,收拾好血壓計準備離開,而白大褂被鉤住了,低頭一看,是他的一只手勾在大衣的衣角里,可能是測血壓時被他拽住的,李妍心一下子揪緊了!已經死去的他仿佛還在掙扎著抓住最后一線生還的希望!可醫務人員卻無能為力,她不免從心里升起一股隱隱的悲哀!同時也有一種使命感,使她毫不猶豫地握住那雙灰白的手,久久握住那雙冰冷而又粗糙的手,一個40多歲的農村男人的手,應該是很有力的,但現在卻松弛了、僵直了……
急診科是醫院的窗口科室,工作特點凸現一個“急”字。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群,急診科醫務人員代表著醫院的第一形象,因此要求急診科的醫護人員必須遇急不慌、沉著冷靜、熟練掌握服務并能夠快速準確地投入到搶救工作中。急診科,醫院救死扶傷的前沿陣地,我們深知:在急診科工作,責任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