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是一個有著“半城山色半城湖”美譽的文明城市,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就坐落在北牽浩瀚東江、左銜美麗西湖的惠州東平半島中心。醫院緊靠廣汕國道,... [ 詳細 ]
我院消化科成功施行EMR手術
時間:2012-11-06 14:29來源:求醫網
大多數消化道惡性腫瘤是由腺瘤性息肉惡變的結果,其由腺瘤性息肉發展為消化道惡性腫瘤大約需要10~15年時間。因此及時發現息肉、及時處理息肉,即對息肉全瘤切除及全瘤活檢,這對預防腺瘤惡變,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早期治療,對降低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發生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目前對消化道腺瘤息肉的治療原則是優選內鏡下切除。但是,消化道無蒂息肉具有基底廣、病灶深的特點,是息肉中切除難度最大的一類病變,容易出現出血、穿孔等嚴重并發癥。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進步,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和內鏡黏膜下層剝離術(ESD)逐漸成為一種切除消化道癌前病變與早癌的一種標準微創治療手段,隨著癌前病變與早癌檢出率的升高,用于內鏡下黏膜切除術與內鏡黏膜下層剝離術的附件與技術也在不斷的完善與提高。
我院消化內鏡中心,通過外出進修及自身不斷積累學習,已較好掌握這一技術。近日,本院消化內鏡中心成功為一例直腸廣基腺瘤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取得良好療效。患者為老年女性,反復便血2月入院,腸鏡提示直腸廣基腺瘤,大小約3X3cm大小(屬于較大的直腸腫瘤)。病理提示直腸腺瘤。因患者高齡(75歲),難以耐受外科手術且患者本人不愿意行外科手術,因此,EMR和ESD為患者較好選擇。手術實施成功,術后隨訪2周,未發現出血、穿孔等并發癥發生,且患者便血癥狀亦已得到治療,達到與外科手術同等療效。
EMR和ESD這一方法相對于傳統外科的消化道手術治療,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上具有一定優勢,且治療費用、住院時間等也明顯減少,尤其適合于既往因年老體弱有禁忌癥不能或不愿接受傳統手術的患者,因此得到廣泛應用。現在認為EMR治療早期癌與手術治療有相同的治療效果,且EMR術后患者生存質量較手術治療的高,早期癌患者生存率達90%,故EMR在早期癌和癌前病變的治療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概而言之,EMR治療消化道無蒂息肉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優選治療方法,值得在全院范圍內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