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縣人民醫院始建于1973年,是全縣的醫療、急救、科研、教學、康復、保健中心,系全縣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 [ 詳細 ]
以有效援助機制緩解醫患關系
時間:2012-11-09 17:02來源:求醫網
衛生部新聞辦公室發布消息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耳鼻喉科教授邢志敏近日在其工作的診室被一不明身份人員刺傷頸部,經緊急搶救,目前正在重癥監護室進一步治療。
無論行兇者是否為患者,近年來醫患關系之緊張,已嚴重影響了醫院正常秩序,對醫患雙方都造成巨大傷害,必須盡快采取措施,遏制事態蔓延的勢頭,及時將故意傷害醫護人員的行兇者繩之以法,決不能以任何理由給以寬宥。
然而,為了能夠找到針對性的處置方法,我們必須冷靜地思考一個問題:患者傷害醫護人員,真的只是醫療過程觸發的惡性事件嗎?除了已經得到深入探討的醫保體系不健全、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太大、醫療服務不盡如人意、“以藥養醫”惡化醫患關系等醫療體制內因素之外,還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醫患關系屬于典型的強弱不對稱關系,患者的剛性需求加上缺乏醫療技術,讓他們在醫護人員面前處于一定的弱勢地位。在醫療技術飛速發展,個人支付能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因病致貧,已經在相當范圍內成為普遍現象。病貧交加的個人陷入絕望之中,卻得不到任何一種制度性支持,崩潰之下,患者向著眼前的“強者”舉起了兇器,而不管這個“強者”是否是導致自己貧病的原因,是否對自己盡到了責任,甚至是否 “怠慢”了自己。
在今天的國內社會中,有許多人因為各種原因,不僅僅是病患,而被拋出飛馳的發展列車,他們茫然地看著四周,不知未來會如何,也沒有人給以關心、安慰與幫助。他們中懦弱的逆來順受,毫無抗爭;達觀的聽天由命,順其自然;躁狂的則尋找目標,宣泄情緒,甚至直接“魚死網破”,生孩子墊背。
所以,面對傷醫事件頻發的態勢,緩解醫患關系是需要的,但更緊迫的可能還是盡快建立面向所有陷入絕望的底層人士的可靠而且有效的援助機制;否則無論是誰,只要成為社會緊張的短板,都可能遭受無妄之災。(作者系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