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院構成: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護國寺醫院(以下簡稱護國寺醫院)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的二級甲等醫院。
護國... [ 詳細 ]
(一)醫院構成: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護國寺醫院(以下簡稱護國寺醫院)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的二級甲等醫院。
護國寺醫院始建于1952年,建院初期匯集了十余位京城名老中醫。六十年代初成為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教學、實習基地。1994年經考核成為北京中醫藥..."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護國寺中醫醫院 > 醫院動態 > 白愛萍:人民的好公仆
暫無內容
時間:2013-03-12 11:37來源:求醫網
在大醫院林立的北京,有一家規模很小名氣卻很大的社區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護國寺中醫醫院。這家醫院以其獨具特色的老年病房、社區保健和“女兒式” 服務享譽京城,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白愛萍就是這家醫院的院長。她被評為國內百家優秀院長、北京市先進工作者、人民滿意的終身好公仆,連續兩屆被選為區人代會代表。
諸多的榮譽和稱號,白院長卻不介意,而她卻把一個獎杯時刻放在身邊 ―― 那就是社區百姓投票選舉的“好公仆杯”。白院長曾動情的說:“我的獎杯很多,但都沒有這個獎杯沉重,因為它寄托著15萬社區群眾對我和我的姐妹們工作的肯定,也寄托著百姓對健康的渴望”。
1988年,穿了17年軍裝的白愛萍從空軍461醫院轉業回到北京。不久,她被任命為廠橋醫院院長。上任第一天,白愛萍看到這家小醫院設備簡陋,資金短缺,人才匱乏。不改革,醫院就會走進死胡同。白愛萍很快制訂出了《醫院管理條例》,她鄭重宣布: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競爭上崗,向管理要效益。醫院有兩名醫生,常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工資卻一分錢也不少拿。新的管理條例施行后,她們依然我行我素,多次說服教育無效,白院長動真格的了:除名、限期調走。
真刀真槍的人事改革大大激發了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也觸動了少數人最敏感的神經,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向白院長發難。一封封挖空心思炮制的告狀信、檢舉信發往上級機關,還有給她打流氓電話、扎她的自行車胎等等。少數人的胡攪蠻纏,隔三差五的調查,使白愛萍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錯了嗎?心力憔悴的白愛萍一遍遍地問自己,她累倒了。昔日的老戰友、老同學悄悄為她聯系單位,想幫她調走。這時,支持改革的職工紛紛鼓勵白愛萍要挺住。60多名職工聯名給市政府寫信,強烈要求上級給白院長撐腰壯膽。區領導找白愛萍談心,鼓勵她大膽工作。群眾的理解和領導的支持給了白愛萍極大的信心和勇氣。她又站了起來,毫不退讓地推行改革,先后解聘了8名中層干部,20名吊兒郎當的職工。一時間,全院上下心舒氣暢,干勁大增。
白愛萍趁熱打鐵,緊接著推出結構效益工資改革,將醫療質量、服務質量與工資掛鉤,徹底打破了過去“干好干壞一個樣,論資排輩領薪水”的格局,最大限度地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使醫院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直線上升。
醫院東鄰北大醫院,西傍人民醫院,北靠積水潭醫院,在團團夾擊中求生存、求發展,可謂步履艱難。白院長開動腦筋,制定了“面向群眾,依托社區,立足服務,辦出特色”的辦院方針,把普通老百姓當作醫院的主要服務對象。
白院長敏銳地意識到,老年病人將成為城市病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她組織醫護人員對廠橋地區進行老年疾病調查,發放4000多份調查表,了解到60歲以上的老人患病率高達70%。經過綜合論證,醫院設立老年病房,投資80萬元購置20多種老年病治療設備,還根據老年病人的特點,設計制作了 90多張多功能自動搖床。同時,白院長又提出了實現“女兒式”服務的要求。她親自為護理人員示范,節假日為老年病人包餃子、洗澡、剪指甲,開展“我為老人送溫暖”活動。熱情溫馨的服務使老年病人非常滿意,病房天天爆滿,連病區走廊也擠滿了床位,患者贈送的錦旗掛滿了墻壁。
開展社區保健把醫院搬到病人的家中是白院長辦院的又一新思路。1992年,她在西城區成立了第一家社區保健服務部,創建醫院家床科,為行動不方便的病人送醫送藥到家。1996年,醫院又購買了先進的心電圖機、B超機等設備,建成流動醫療服務車,24小時呼叫服務,不論刮風下雪,病人隨叫隨應。如今,醫院社區衛生服務名氣越來越大,東城、海淀、昌平的病人也慕名求助。正如病人在感謝信中寫到的:“你們真正在老百姓的生、病、死的各段人生環節發揮了德、醫、慰三大作用,恩德流芳百世,口碑永不風化。”2002年春天,連續三年被廠橋地區老百姓評為“好公仆”的白愛萍院長獲得了“廠橋地區人民滿意的好公仆”的終身稱號。她流著激動的淚水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她當院長的十多年中,她從不關心名利、地位,她最關心的是老百姓對廠橋醫院滿意不滿意。反映老百姓心聲的“好公仆”評選結果,她說這是她一生中最珍貴的榮譽。
2005年初,根據西城區衛生資源調整的精神,原廠橋醫院與原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護國寺中醫醫院進行整合,改革的重任再次落在了白院長肩上。由于后者近年來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的滯后,醫院已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危機。白院長產生了猶豫,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強者的自信和黨員的責任讓白院長義無返顧地面對困境,迎難而上。
兩院的整合工作,最重要的是保證兩院的職工人心不散,干群同心。如何走出困境?如何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一連串的難題擺在了新班子面前。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用**的無私奉獻,用**的模范行動,用**的以身作則帶領職工沖出重圍,走出困境,只要醫院科室還有拿不到獎金的,班子成員不拿獎金”。白院長上任后的第一個倡議得到班子成員的一致通過。“院領導不拿獎金”,這個動議給醫院上下震動很大,深深打動了廣大職工。為了扭轉經濟滑坡的局面,白院長在調查研究基礎上,拿出了符合醫院發展現狀的年度計劃和三年戰略規劃提交職代會通過落實。
白院長重視內涵建設和干部建設,抓質量,抓管理,抓流程,抓落實。舉辦多期職能干部、臨床中層干部和青工培訓班,用典型事例說話,灌輸最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意識。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發展已不再停留在口頭上,明確提出管理力、執行力、控制力的提高是職能干部素質提升的基本要求。由于先進管理理念的灌輸和有效地落實,整合后第三個月,醫院本部就實現了扭虧為盈。本部病區住院率曾是醫院最為頭疼的一個老大難問題,經過全院職工幾個月的努力拼搏,現在已從原來的不足60%上升到今天的90%以上。2005年順利通過了二級醫院復審暨人民滿意中醫醫院的評審和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的換證審核。科研工作也獲得重大突破,獲得多項市區級科技進步獎。
白院長具備**的管理意識,這一切來自于對前沿知識孜孜不倦的學習。50多歲的她,還在努力學習新理念,新知識。她的公休假日幾乎全是在進修、聽課、參觀、交流中度過。
在事業上是強者,但卻欠下了對家人的關愛。有一年除夕,白院長頂風冒雪給醫院老干部拜年后回到家里,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幼小的女兒因為丟了鑰匙,已在樓道墻角里哆哆嗦嗦蜷縮了8個多小時,尿濕的毛褲凍成了“冰褲”。見到媽媽,女兒放聲大哭:“媽媽,你好狠心啊,你不要女兒了嗎?”白院長將孩子摟在懷里,使勁揉搓著她凍僵的小手,淚水簌簌流下。剎時,做媽媽的辛酸,當院長的苦衷一齊涌上心頭,她禁不住失聲痛哭。
女兒小時經常患病,她卻沒時間照料,這是白愛萍一說起來就內疚的事。一年冬天,白院長年過花甲的母親右手腕粉碎性骨折,而身為醫生的白愛萍卻不能陪伴在母親身邊,母親在治療中骨杈錯位,現在還常常疼痛,這是白院長一想起來就慚愧的事。白院長愧疚地說,我要求醫院的醫護人員當一名好醫生,好護士,好母親,好妻子,好兒媳,好女兒;而我自己卻對家庭,對親人欠下了數不清的情。她把更多的情和愛投入到了事業中。
白愛萍,一個為黨的事業鞠躬盡瘁的普通黨員,一個熱愛衛生事業并為之奮斗40年的白衣戰士,用她的敬業和奉獻,用她火一樣的激情,海一樣的胸懷,風一樣的作風在平凡崗位創造著非凡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