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易發生鼻骨骨折
時間:2015-02-06來源:求醫網
鼻的外形支架除2塊鼻骨外,其余均由軟骨構成,鼻軟骨是鼻骨骨折的好發部位。外鼻軟骨支架主要包括一單獨的鼻中隔軟骨和3對外鼻軟骨,均為透明軟骨,借致密的結締組織緊密附著于梨狀孔邊緣。各軟骨之間也為結締組織所聯系,故外鼻的軟骨支架彈性很大,以保持前鼻孔的形狀和開放。若無鼻中隔軟骨的斷裂、彎折或脫位,能經受強度彎曲而沒有后遺畸形,但若這些軟骨的完整性受損害,前鼻孔就會出現塌陷畸形。
鼻中隔軟骨位于鼻骨中央下方、篩骨正中板與犁骨之間,為鼻中隔的主要組成部分。前上緣伸入兩側鼻軟骨內側緣之間,與鼻骨共同構成鼻梁的支架。前下緣前部被挾于兩大翼軟骨內側腳之間,為鼻小柱的前段。后上緣附著于篩骨正中板,下緣與犁骨前上緣及上頜骨前鼻棘相接。若鼻中隔軟骨彎折、脫位或與篩骨正中板及犁骨的連接斷裂、錯位,可發生鼻中隔血腫,或一側前端突出于鼻前庭,或一側后端突入鼻腔,阻塞鼻道而致鼻阻塞。由于鼻中隔兩側黏膜有豐富的血管分布,因此,鼻外傷損傷鼻黏膜時,常伴有鼻出血。
側鼻軟骨,左右各一,呈三角形,位于鼻梁與鼻背側面,借結締組織與鼻骨、上頜骨額突、大翼軟骨相連,其內緣與鼻中隔軟骨上緣融合,支持鼻背,為外鼻中1/3的支架。
大翼軟骨,一對,似馬蹄形,是鼻尖的基礎,外側腳呈片狀,支持鼻翼,為外鼻下1/3的支架。內側腳呈鉤狀,兩側遇于中線,在鼻中隔軟骨前下緣,可上、下、左、右活動,故又名“活動鼻中隔”,外覆蓋皮膚,即為鼻小柱。
小翼軟骨,位于側鼻軟骨的后方,數目二三塊不等,與大翼軟骨共同支持鼻翼,使鼻孔開放及隆起。
鼻骨部皮膚薄,皮下組織疏松,較易移動。軟骨部、尤其是鼻尖及鼻翼處皮膚較厚,與皮下組織緊密結合,含大量皮脂腺和汗腺。由于外鼻的血液供給豐富,外鼻切口及撕裂傷口,很少發生嚴重感染。
查看更多關于鼻中隔易發生鼻骨骨折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