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竇炎的分型食療
時間:2015-02-06來源:求醫網
慢性鼻竇炎,中醫指鼻竅時流濁涕,經年累月不愈,如滴泉水,甚至涕出腥臭,頭額脹痛,記憶力減退的一種瘓病。本病四季可發。經年難愈,治療頗為困難。中醫認為,本病多為六淫外襲、膽熱上犯、脾經濕熱所致,當以清肺瀉熱、通行鼻竅為治,辨證施治,一般分為以下幾型。
風熱外襲型:主要表現為鼻塞不通,時流黃涕。頭痛頭暈,腦漲耳鳴,嗅覺不靈,甚至流膿涕。有惡臭,或伴有全身不適等癥狀,舌紅,苔薄黃。脈浮或數。當以疏風清熱、宣肺通竅為治,可選用下列飲食治療方。
1 桑菊蜜膏:桑葉、菊花各50克,蜂蜜適量。將桑菊水煎兩次,每次30分鐘,二液合并,文火濃縮后兌入蜂蜜,文火熬至黏稠即成。每日2次,每次5克。溫開水沖飲,或調入米粥中服食。
2 龍菊魚肚:龍爪菊花50克,黃魚肚150克,調料適量。將菊花洗凈備用,魚肚發開,鍋內放豬油適量,燒至六成熱時,下魚肚劃后撈出,改刀切塊,而后在油溫七成熱時,放入魚肚塊炸5分鐘,將炸好的魚肚塊洗凈,切為薄片,放入雞湯中煨20分鐘。鍋內放奶湯適量,煮沸后,放入魚肚片、菊花、精鹽、紹酒、味精等,煮沸3~5分鐘后,淋上雞油即成,每日1劑。
3 二花雞湯:雞脯肉300克,菊花5朵,辛夷花10克,調料適量。將雞脯肉洗凈,切片,用淀粉拌勻備用。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沸后,下調味品及雞片,文火煮熟后,下二花、味精適量,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風寒外襲型:主要表現為交替性鼻塞不通,時流濁涕或膿涕,有腥臭味,伴頭昏腦漲,記憶力減退,精神疲乏,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當以辛溫解表、宣肺通竅為治,可選用下列飲食治療方。
1 蔥姜豆豉湯:蔥白(連根)3段,生姜3片,淡豆豉15克,調料適量。將蔥、姜洗凈,切碎,放鍋中加食油、食鹽、豆豉煸炒后,加入適量水煮湯,至熟后調味服食,每日1劑。
2 辛夷蘇葉粥:辛夷花、紫蘇葉各10克,大米100克。將辛夷花、紫蘇葉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或將鮮蘇葉洗凈,切細,待粥熟時調入粥中,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劑。
膽熱上蒸型:主要表現為膿涕黃而臭,鼻塞不通,頭痛腦漲,咽干口苦,胸脅滿悶,不思飲食,舌紅,苔黃,脈弦數。當以清瀉膽熱、利濕通竅為治,可選用下列飲食治療方。
1 綠豆決明子湯:綠豆50克,決明子10克,紅糖適量。將二者洗凈,同入鍋中,加清水適量同煮至綠豆爛熟后,加紅糖調服。
2 三花茶:梔子花1朵,金銀花、野菊花各10克,茶葉5克。將四者擇凈,放入茶杯中,沖入沸水適量,浸泡10~20分鐘后飲服,每日1劑。
3 荷葉二花粥:鮮荷葉1張,荷花1朵,扁豆花5朵,大米100克。將鮮荷葉洗凈、切細。取大米煮粥,待熟后調入荷葉、二花,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2劑。
查看更多關于慢性鼻竇炎的分型食療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