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時間:2015-02-06來源:求醫網
陽虛是病證名。指陽氣不足或功能衰退的證候。《素問·調經論篇》:“陽虛則外寒。”通常多指氣虛或命門火衰,因氣與命門均屬陽,故名。肺主氣,氣虛多屬肺氣虛或中氣不足,因而衛表不固,故外寒;陽虛則陰盛,故命門火衰亦多見功能衰憊,濁陰積潴的病證。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一、心陽暴脫證,多見于真心痛、厥心痛而致厥脫者,可用高麗參(即朝鮮參)粉3克 當收縮壓低于12kpa時,即頻灌服之,可溫和地、持久地升高血壓,改善厥脫癥情。
二、在心陽暴脫時,以大劑量的人參、附片、龍骨、牡蠣等因陰寒極甚,造成格拒而藥不入者,可加用薤白30克,仿白通湯意,頗有效果。(三)心陽暴脫在使用人參、附子時若汗出過多者人參量一定要多于附子,而四肢厥冷嚴重者附子量大于人參,或加用干姜以助藥力。
針灸保健:
1.針刺:鎮痛是關鍵。可立即用度冷丁10毫克,用注射用水稀釋至5毫升,垂直刺入內關(雙),得氣后加強刺激,每穴2.5毫升, 5~10分鐘疼痛消失。若無緩解,可在間使(雙)穴各再注2.5毫升,可加強鎮痛效果。
2.艾灸:主灸關元、神闕,火柱艾灸,并配合刺關元、氣海、足三里行補法,留針10分鐘。
推拿按摩:
可按揉心俞、厥陰俞、隔俞、內關,均取雙穴,每穴按揉50次,揉力以患者感到痠脹,且能耐受為度。
查看更多關于陽虛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