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營養不良的輔助治療方法有哪些
時間:2015-02-09來源:求醫網
1、體療:臨床實踐表明,適當的體育鍛煉及各關節的充分活動雖然不能治愈肌營養不良,但至少可以延緩更嚴重的肌肉萎縮、肌無力和關節攣縮的發生。因此,鼓勵病人進行盡量多的活動在肌營養不良的治療中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2、針灸:嚴格來講,肌營養不良患者應慎用針灸治療,尤其是要慎用體針治療。在必需應用針灸治療時,一定要注意掌握針刺的刺激強度,本病患者不宜使用強刺激。
(1)體針:可以選取脾俞、腎俞、中脘、足三里、腰陽關、膈俞、曲池、合谷、環跳、肩井、風池、陽陵泉、大椎、承山、公孫等穴,每次選取6~10穴,不宜取穴過多。留針20分鐘。隔日針灸1次。
(2)耳針:選取肝、脾、腎、內分泌、皮質下等穴??梢葬槾?可以埋針;亦可以埋豆按壓刺激。
(3)頭針:取運動區的前1/5,中2/5處作頭針及相應治療。
3、推拿按摩:對于肌營養不良的按摩大體包括用適當的手法刺激有關的經穴,起到調整機體及臟腑功能的作用;和協助病人對各個關節進行必要的功能鍛煉,以延緩患者肌肉萎縮的發生和防止病人的關節發生攣縮等。在許多時候,后者比前者還要重要。
查看更多關于肌營養不良的輔助治療方法有哪些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