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你精神分裂與雙向情感如何區分
時間:2016-10-31來源:求醫網
近年來,對于精神類疾病的研究日趨白熱化。自從國外興起了對雙相情感精神障礙診斷的熱潮,國內也開始紛紛效仿,甚至將一些精神分裂癥誤診為雙相情感障礙。這無論對于醫學研究還是患者來講都是相當不利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將雙相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癥在專業上加以區分。
【抑郁發作診斷標準】
一、癥狀標準,以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且持續至少二周,在此期間至少有下述癥狀中的四項:
1.對日常活動喪失興趣,無愉快感;
2.精力明顯減退,無原因的持續疲乏感;
3.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
4.自我評價過低,或自責,或有內疚感,可達妄想程度;
5.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顯著下降;
6.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行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過多;
8.食欲不振,或體重明顯減輕;
9.性欲明顯減退。
二、嚴重程度標準,精神障礙至少造成下述情況之一:
1.社會功能受損;
2.給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三、 排除標準:與躁狂發作所列內容相同。
鑒別診斷要點:
1.精神分裂癥所出現的精神運動性興奮或抑郁癥狀并非原發性的癥狀,而以幻覺、妄想、思維邏輯障礙為原發癥狀;心境障礙則以心境高漲或低落為原發癥狀,精神病性癥狀僅出現于情感癥狀之內的嚴重階段,多數不出現明顯的精神病性的幻覺或妄想癥狀,即使出現也多是與心境相關或協調的癥狀。
2.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思維、情感和意志行為等精神活動多是不協調的,常表現為言語凌亂、思維散漫(給聽者以說話東拉西扯的感覺)、情感不協調,行為怪異。而雙相障礙患者的情感反應與外界環境和內心體驗是協調的。
3.精神分裂癥的病程多數為發作進展或持續進展,緩解期常功能水平多不如發病前功能狀態;而雙相障礙是間歇發作性病程,間歇期基本正常。
4.病前性格、家族遺傳史、預后和藥物治療的反應均有助于鑒別。個別病人可能需要結合既往病史、病程、癥狀持續的時間及疾病轉歸等因素做出判斷。雙相障礙對情感穩定劑療效反應較好,而精神分裂癥僅對抗精神病藥物療效反應好。如果單純以碳酸鋰、丙戊酸或拉莫三嗪這些相對單純的情感穩定劑能夠長期維持治療者,反過來也更支持雙相障礙的臨床診斷。
5. 雙相障礙無論是在躁狂狀態還是在抑郁狀態,都可能伴有精神病性癥狀,但精神病性癥狀是在情感高漲或低落的背景下產生的,與患者的心境相協調。如果在不符合躁狂發作或抑郁發作的心境下出現了幻覺、妄想、思維邏輯障礙等表現(即:出現獨立于情感癥狀之外的精神病性癥狀情況),一般不單純考慮雙相障礙的診斷,應考慮精神分裂癥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臨床診斷方向。
6. 雙相障礙中,躁狂期病人可出現夸大妄想及幻聽,抑郁患者可出現貧窮或自罪妄想及幻聽,但內容不像精神分裂癥患者那么荒謬,邏輯推理過程基本正常。如出現邏輯推理障礙、原發性妄想、荒謬離奇的被動妄想、追蹤性評論性幻聽,或幻覺妄想思維邏輯障礙等癥狀并非出現在躁狂發作或抑郁發作期內應考慮不支持雙相障礙的診斷。
7. 抑郁性木僵與緊張性木僵兩者的情感障礙和與環境的接觸有本質的不同。抑郁病人的情感是低沉而不是淡漠,耐心的詢問可以的到一些應答,病人的表情動作雖然緩慢困難,但流露出憂心忡忡的眼神和欲語而難以表達的表情,說明病人與周圍仍有情感上的交流。而緊張性木僵病人則淡漠缺乏情感交流,無論醫生多么努力,病人卻常常是無動于衷,缺乏相應的情感反應。
8. 急性發作的躁狂病人也會出現不協調的精神運動性興奮,但當行為癥狀控制之后,病人仍會暴露出高漲的情緒體驗或興趣及意志活動過多等躁狂發作條目表現,而有別于精神分裂癥。
9. 躁狂和抑郁的病人也偶爾會出現一些與當前心境不協調的幻覺和/或妄想癥狀,但這些癥狀往往不是疾病的主要臨床相,持續的時間一般不長,常缺乏精神分裂癥的特征性癥狀,而且都發生在躁狂發作或抑郁發作的期間內,發作間歇期則消失。
最后總結一下,這兩種疾病其實有著非常明顯的本質區別: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整個病程中的主要問題和癥狀基調是“思維障礙”(即:各種妄想奇怪想法或邏輯推理障礙或思維結構松散,當然幻聽、瓦解性紊亂行為和緊張性行為也固然是重要的)方面的問題;而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整個病程中的主要問題和癥狀基調是“情感問題”(即:情緒過分低落或過分高漲和由此帶來的活動過度減少或增多,對周圍旁觀者有一定的感染力,是與環境和內心體驗協調的情感漲落表現),如果情感高漲和低落這樣的情感障礙問題已經不明顯或消失了病人還有“妄想”或者“幻覺”或者“怪異紊亂瓦解行為”癥狀這三個主要癥狀之一的持續存在,那么就多不應該再考慮雙相障礙這個診斷了。
【本文由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供稿】
查看更多關于專家教你精神分裂與雙向情感如何區分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