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機制
時間:2015-02-10來源:求醫網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不明,目前認為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了飲食和環境、胃酸分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消化道運動功能異常、心理因素以及一些其他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吞氣癥、腸易激綜合征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機制
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與下述機制有關:
1、飲食與環境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癥狀往往與飲食有關,許多患者常常主訴一些含氣飲料、咖啡、檸檬或其他水果以及油炸類食物會加重消化不良。雖然雙盲法食物誘發試驗對食物誘因的意義提出了質疑,但許多患兒仍在避免上述食物并平衡了膳食結構后感到癥狀有所減輕。
2、胃酸
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會出現潰瘍樣癥狀,如饑餓痛,在進食后漸緩解,腹部有指點壓痛,當給予制酸劑或抑酸藥物癥狀可在短期內緩解。這些都提示這類患者的發病與胃酸有關。
然而絕大多數研究證實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基礎胃酸和最大胃酸分泌量沒有增加,胃酸分泌與潰瘍樣癥狀無關,癥狀程度與最大胃酸分泌也無相關性。所以,胃酸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發病中的作用仍需進一步研究。
3、慢性胃炎與十二指腸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大約有30%~50%經組織學檢查證實為胃竇胃炎,歐洲不少國家將慢性胃炎視為功能性消化不良,認為慢性胃炎可能通過神經、體液因素影響胃的運動功能,也有作者認為非糜爛性十二指腸炎也屬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應當指出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的輕重,并不與胃黏膜炎癥病變相互平行。
4、幽門螺桿菌感染
Hp是一種革蘭陰性細菌,一般定植于胃的黏液層表面。無癥狀成人中Hp的感染率在35%以上,90%以上的十二指腸潰瘍病人存在Hp。鉍劑加抗生素可以根除Hp,使組織學胃炎消退,還可以使潰瘍的復發率從每年的80%以上降低至每年10%以下。所以Hp是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和慢性胃竇炎的重要原因,這一點已基本明確。
查看更多關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機制的相關常識>>
-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方法 |
-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 |
- 功能性消化不良飲食 |
- 功能性消化不良專家 |
- 功能性消化不良醫院
-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指南 |
- 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 |
- 功能性消化不良檢查 |
- 視頻 |
- 功能性消化不良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