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一般怎么診斷腦癱疾病
時間:2017-02-15來源:求醫網
中醫一般怎么診斷腦癱疾病?腦癱是一種發病率非常高的疾病,該疾病的發病原因有很多,出生前、圍產期及出生后的多種疾病均可致本癥。一般根據患兒發病原因的不同,所適合的治療方案也不一樣,因此,家長還需帶孩子選擇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誤診誤治,對病情產生不利的影響。那么,中醫一般怎么診斷腦癱疾病呢?以下是相關內容介紹。
1、脾胃虛弱型腦癱
主證:肢體癱瘓,神情呆滯,智力低下,口軟唇弛,咀嚼無力,涎出不禁,面色萎黃,泛惡納呆,舌質談,苔白,脈沉弱。
分析:本證腦癱由脾胃不足,生化乏源所致。脾胃虛弱,氣血化生無源,筋骨肌肉失養,故見肢體癱瘓。氣血不足,腦髓不充,故見神情呆滯,智力低下。脾主唇口之肌肉,脾虛則口唇軟薄,咀嚼無力。
2、肝腎陰虛型腦癱
主證:肢體癱瘓,筋脈拘急,肌肉萎縮,手足徐動,足履不正,語言不利,時有抽搐,煩躁易怒,潮熱盜汗,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分析:本證腦癱由肝腎陰虧,肝陽偏亢所致。肝腎精血不足,不能營注于筋骨,故見肢體癱瘓。陰虧虛熱內生,引動肝風,故見筋脈拘急,手足徐動,時有抽搐。
3、腎精不足型腦癱
主證:肢體癱瘓,痿弱不用,頸軟不支,立、行困難,囪門閉遲,智力低下,精神不振,面色無華,舌質淡,舌苔白,脈細微無力。
分析:本證腦癱由稟賦不足,腎精虧虛所致。腎主骨生髓,腎精不足,筋骨不健,故肢體痿弱、癱瘓、立、行困難。腦髓不充,故智力低下,精神不振。
4、瘀阻腦絡型腦癱
主證:肢體痿弱不用,或四肢麻木,智力減退,毛發枯槁,肌膚甲錯,四肢厥冷,舌質紫暗,脈細澀。
分析:本證腦癱由病程遷延,絡脈不通所致。久病不愈,氣血運行不暢,絡脈痹阻,故見肢體痿弱不用。血脈不通,故見四肢麻木及四肢厥冷等癥。
以上就是對于“中醫一般怎么診斷腦癱疾病”的相關內容介紹,希望對大家的了解有幫助。腦癱疾病的病情一般比較復雜,家長帶孩子在就診的時候還需選擇一家正規的中醫院,以免誤診誤治,對病情產生不利的影響。
相關閱讀:
查看更多關于中醫一般怎么診斷腦癱疾病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