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新生兒是否患有腦癱
時間:2016-03-09來源:求醫網
腦癱是我國新生兒發病率非常高的疾病,對于這一情況很多家長朋友也是非常重視的,有新生兒的家長們都很關注自家的孩子是否患有腦癱,其實有時候朋友們不用太過緊張,但是了解怎樣判斷新生兒是否患有腦癱還是有必要的,要判斷孩子是否患有腦癱可以從肌張力異常和發育落后等方面的情況來判斷,通過這兩種方法能夠判斷孩子是否患有腦癱了,為幫助大家詳細的了解這一問題,文本將作出詳細的介紹。
判斷孩子是否患有腦癱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一、腦癱患兒會有運動發育落后、主動運動減少的癥狀:
腦癱患兒運動發育落后表現在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兩方面。判斷運動發育是否落后的指標很多,每個在不同年齡表現又不一樣,但一些主要指標在臨床應用時應熟練掌握。正常小兒3個月時能抬頭;4~5個月時能主動伸手觸物,兩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靜時能在眼前玩弄雙手;6~7個月時會獨自坐在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個月時會爬,爬時雙上肢或下肢交替向前移動;1歲時能獨自站立;1歲~1歲半時能行走。腦癱瘓患兒在上述年齡階段一般都不能達到正常小兒水平。
腦癱患兒在新生兒時期常表現為動作減少,吸吮能力及覓食反應均差。正常3個月小兒仰臥位時常有踢腿、蹬踏樣動作,而且為交替的踢蹬。腦性癱瘓患兒踢蹬動作明顯減少,而且很少出現交替動作。正常4~5個月的小兒上肢活動很靈活,腦性癱瘓患兒上肢活動較少。
二、腦癱患兒會有肌張力異常的癥狀:
肌張力是安靜狀態下肌肉的緊張度,通過被動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肢體,了解其肌張力。可握住嬰兒的前臂搖晃手,根據手的活動范圍了解上肢肌張力。測下肢肌張力可握住小腿搖擺其足,根據足活動的范圍判斷其張力,張力低時,搖晃手足時手足甩動的范圍大,張力高時,活動范圍小。肌張力異常是判斷孩子是否患有腦癱的主要方法之一。
怎樣判斷新生兒是否患有腦癱現在大家已經了解了,家長朋友們可以通過上述的方法來檢查自家的孩子是否患有腦癱,這樣家長朋友們也可以放心了。希望上述的內容對大家有幫助,也祝愿寶寶們身體健康遠離腦癱。
查看更多關于怎樣判斷新生兒是否患有腦癱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