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嘔吐中醫治療的具體方法是什么
時間:2017-03-14來源:求醫網
妊娠嘔吐中醫治療的具體方法是什么?懷孕生孩子對于女性朋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也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情,尤其是在懷孕期間會出現很多的反應,妊娠嘔吐就是其中的一種,這種反應對于患者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及時治療很關鍵,那么妊娠嘔吐中醫治療的具體方法是什么?下面小編進行具體的講解。
一、點穴療法治療妊娠嘔吐
穴位有內關、膈俞、腎俞、足三里、太沖。分補法和瀉法。內關穴,繼以背部循壓法,再點膈俞穴,可遏制胃氣上逆。腎俞穴,能安胎補氣。足三里穴,引胃氣下降。太沖穴,有止嘔作用。每穴平揉、壓放各100次。如有頭痛的妊娠嘔吐患者,加前額推運法。點穴次序為由上而下,依次點穴。輕者,嘔吐數天,不治自愈。重者,點穴4~5次,即可治愈。
二、中藥療法治療妊娠嘔吐
姜汁糯米粉:生姜適量洗凈,搗爛取汁30毫升,與糯米300克同炒,至糯米爆裂,取出研粉末,裝瓶,每次10~20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有溫中止嘔作用。適用于妊娠嘔吐,但陰虛火旺者不宜服。
生姜甘蔗汁:甘蔗汁100毫升,生姜汁10毫升,混合后放鍋內,隔水蒸熟,趁熱分3次飲完,每日1劑。適用于妊娠嘔吐。
柚皮飲:柚子皮2.5克,洗凈切碎,水煎代茶飲,每日1劑。有理氣健胃降逆之功效。適用于妊娠嘔吐。
四逆散:柴胡、枳實、白芍、陳皮各12克,砂仁6克,合歡花10克,酸棗仁30克,炙甘草15克。兼熱癥者加知母、梔子、生地及黃芩各15克;兼寒癥者加吳茱萸10克。加水500毫升,武火煎沸后,文火煎30分鐘,取汁200毫升,少量多次飲服,且均以生姜汁為藥引,并囑病人盡量克制嘔吐,服藥后可漱口,少進糖果以防反胃。伴嚴重水、電解質紊亂者給予輸液以糾正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7天為1個療程,共1~2個療程。
半夏茯苓:半夏9克,茯苓6克,杭菊9克,川連3克。每日1劑,水煎服。用此方治療妊娠嘔吐,一般1劑見效,3~6劑痊愈。
“妊娠嘔吐中醫治療的具體方法是什么”的文章內容就先說到這里了。在懷孕期間身體如果出現了任何的不適都要盡早的發現,如若有比較難受的情況就需要選擇中醫的方法來進行調節,這樣才能夠安然度過整個孕期。
相關閱讀:
查看更多關于妊娠嘔吐中醫治療的具體方法是什么的相關常識>>
婦產科疾病
- 婦科炎癥
- 婦科腫瘤
- 宮頸糜爛
- 月經不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更年期綜合癥
- 卵巢囊腫
- 外陰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婦科疾病
- 子宮肌瘤
- 盆腔炎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乳頭溢液
- 積乳囊腫
- 絕經
- 功血
- 陰道痙攣
- 卵巢性不孕
- 原發性痛經
- 子宮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宮頸炎
- 慢性子宮內膜炎
- 妊娠嘔吐
- 宮頸性不孕
- 霉菌性外陰炎
- 婦科檢查
- 細菌性陰炎
- 盤腔炎
- 子宮息肉
- 輸卵管積水
- 產褥期乳腺炎
- 乳頭內陷
- 卵巢炎
- 乳房脹痛
- 白帶異常
- 崩漏
- 閉經
- 滴蟲性外陰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附件炎
- 黃體囊腫
- 結核性陰道炎
- 卵泡囊腫
- 霉菌性陰道炎
- 輸卵管炎
- 外陰炎
- 細菌性陰道炎
- 陰道炎
- 子宮頸息肉
- 子宮頸炎
- 子宮內膜息肉
- 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肉瘤
- 子宮脫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