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紫癜性腎炎具體方法是哪些
時間:2017-08-23來源:求醫網
中醫治療紫癜性腎炎具體方法是哪些?大家都知道中醫在我們國家的歷史是很悠久的,治療任何疾病也有中醫的說法,對于紫癜性腎炎的治療,在中醫上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案,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中醫治療紫癜性腎炎具體方法是哪些?看看這些辦法是否可以幫助到紫癜性腎炎患者呢?
(1)中醫治療紫癜性腎炎,疏風清熱,解毒活血法:適用于風熱毒夾瘀證。臨床表現為發熱咽痛,皮膚紫癜,或關節痛,腹痛,便干,尿血,舌紅,苔薄黃,脈數。風熱上受,衛表失常,衛氣郁而發熱;咽為肺胃之上口 ,肺氣通于鼻,胃氣通于口,口鼻受風熱之邪,則咽痛,邪熱郁阻,損傷血絡,則皮膚紫癜;邪熱阻滯,氣機升降失調,故關節痛、腹痛;熱邪下迫損傷津液,則見便干、尿血。舌脈為邪熱上受之象。方用銀翹散加味(銀花、連翹、淡竹葉、蘆根、桔梗、玄參、生地、白茅根、小薊、紅花、茜草)。方中銀花、連翹辛涼透表、疏風清熱;生地、小薊、茅蘆根、淡竹葉清熱涼血;玄參、桔梗清熱利咽;紅花、茜草活血散瘀。咽痛甚者,加黃芩、山豆根;血尿明顯,加側柏葉、旱蓮草、馬鞭草。
(2)中醫治療紫癜性腎炎,清熱散瘀,涼血止血法:適用于血熱夾瘀證。臨床表現為熱退后皮膚起紫斑、便血、尿血,或有關節腫痛,并兼有浮腫,小便短赤,蛋白尿或血尿,舌紅,或有瘀斑,苔薄黃,脈滑數或細數。邪熱退后,血溢絡外已成瘀凝,故皮膚起紫斑,血蓄下焦,下滲腸道而為便血、尿血;血熱壅結,氣血流行不暢,則關節腫痛,并兼有浮腫,小便短少。舌脈為血熱夾瘀之象。方以犀角(以水牛角代)地黃湯加味(水牛角、紫草、赤芍、丹皮、生地、小薊、槐花、茯苓、白茅根)。方中水牛角、紫草、赤芍、丹皮清熱散瘀;生地、玄參滋陰涼血;小薊、槐花清熱止血;茯苓、白茅根清心利水。浮腫甚者,加澤蘭葉、益母草;尿血甚者,加側柏葉、仙鶴草
以上就是“中醫治療紫癜性腎炎具體方法是哪些”的說明,希望紫癜性腎炎患者朋友應該積極的治療此病。無論是用中醫還是西醫,只要適合自己的治療辦法大家都可以嘗試一下,這樣才能保證疾病的快速康復哦!
相關閱讀:
查看更多關于中醫治療紫癜性腎炎具體方法是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