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外傷性癲癇比較靠譜的辦法有哪些
時間:2017-09-27來源:求醫網
治療外傷性癲癇比較靠譜的辦法有哪些?外傷性癲癇多是外傷導致的,可發生在傷后的任何時間,患者發病早的于傷后即刻出現,發病晚的可在頭傷痊愈后多年始突然發作。在此病的治療上,對于發作短暫的,并此后在沒有發作的不用任何治療。對于反復發作的要給與系統的抗癇藥物治療。
對于輕微的外傷性癲癇患者可適當采取抗癇藥物治療,抗癇藥物的順序為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卡馬西平、撲米酮(撲癇酮)或丙戊酸鈉;小發作則常用丙戊酸鈉、乙琥胺、地西泮(安定)或苯巴比妥;精神運動發作則優選卡馬西平,其次為苯妥英鈉、苯巴比妥、撲米酮、丙戊酸鈉或地西泮;肌陣攣發作則宜選用地西泮、硝西泮(硝基安定)或氯硝西泮(氯硝基安定)。用藥的原則是使用最小劑量,完全控制發作,又不產生副作用,故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到完全控制發作,并根據外傷性癲癇病人發作的時間,有計劃地服藥。
對于嚴重反復發作的外傷性癲癇患者需要采用手術治療,術前根據腦電圖、CT掃描、MRI等確定致癇灶部位,術中用皮質腦電圖進一步精確定位,切除腦膜、腦癲痕及致癇灶,病灶在額極者可行額極切除術。異物、碎骨片、腦膿腫亦可采取開顱手術或立體定向術以清除或切除。
術前應認真進行癲癇源灶定位,因為腦損傷后的瘢痕雖為外傷性癲癇的病因,但引起癲癇發作,卻往往是位于病變附近的(偶爾是遠離的)癇性放電灶,有時甚至是多源性的,故手術時不僅要切除腦瘢痕組織,同時,還必須切除貌似正常的癇灶,否則癲癇不能控制。手術宜在局部麻醉或靜脈麻醉下施行,以便術中描記皮質電圖及電刺激。如果頭皮留有較大的瘢痕,手術切口應考慮到頭皮的血運供應及整形修復設計。開顱方法以骨瓣開顱為佳,暴露充分,有利于癇灶的測定。
若有顱骨缺損,應先將頭皮與硬腦膜的粘連小心銳性分離,如常環狀切開硬腦膜,同樣小心分離硬腦膜與腦組織,以免損傷過多的正常腦皮質。然后在皮質腦電圖指引下,切除腦瘢痕及癲癇源灶,切除時應注意保護腦重要功能區,將已瘢痕化的膠樣組織盡量予以切除,深部到腦室膜為止,應避免穿通腦室。皮質上的癲癇放電灶則宜采用軟膜下灰質切除的方法,按皮質腦電圖監測的范圍,小心沿腦回中線電凝后剪開軟腦膜,再用小括勺或吸引器,將該腦回的灰質切除,把保留的軟腦膜蓋回原處。繼而再測定皮質腦電圖,直到所有癇性放電灶均消失為止。最后充分止血,完善修復硬腦膜,顱骨缺損應視具體情況同期或擇期修補,如常縫合頭皮各層,皮下引流24h。外傷性癲癇患者術后要繼續抗癇藥物治療2~3年。
以上就是關于“治療外傷性癲癇比較靠譜的辦法有哪些”的詳細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廣大患者朋友。外傷性癲癇的治療主要采取藥物治療,由于治療過程漫長,患者需要每天吃藥,長期食用藥物身體就會出現一些不適癥狀,這種情況是無法避免的,所以患者使用藥物時要慎重。
查看更多關于治療外傷性癲癇比較靠譜的辦法有哪些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