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翼狀胬肉應該采取哪些方法治療效果好
時間:2018-02-08來源:求醫網
說起翼狀胬肉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了,該病在眼科里是一種比較常見和高發的疾病之一了,一旦患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極大,而且還時刻危害著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一旦發現一定要及時治療,那么查出翼狀胬肉應該采取哪些方法治療效果好呢?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翼狀胬肉的治療藥物,噻替派1:2000~1:1000溶液,術后第二天開始用藥,持續6~8周白晝滴用頗有效。用噻替派和強的松龍于術后滴眼,預防胬肉病發率94%。但未予手術的患者,卻無消除作用。
博萊霉素(爭光霉素)對結膜期及角膜前期的初發胬肉肉約注3~6次后(三次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5~7天),即能使胬肉不同程度地消退,個別“溶解”,體變蒼白。
對角膜期翼狀胬肉則仍需先手術,而后再行注射。但須避免重傷鞏膜。注射方法博萊霉素(每支含5毫克=15000單位)粉劑,用2%普魯卡因2毫升稀釋,濃度為7500單位/毫升,每次注射0.2~0.4毫升(1500~3000單位)。如為結膜期胬肉,一般一次1500單位即可。藥液要注射在變性組織內。
日本學者用絲裂霉素C滴劑用于術后滴眼,獲得了預防復發的滿意療效。認為此噻替派用量少,刺激小,應用簡便,術后形成的疤痕非薄,可以代替90鍶作預防用。但可能產生過敏性結膜炎、鞏膜軟化、虹膜炎、 青光眼,翼狀胬肉等副作用。
處方及配法絲裂霉素C2毫克/支,氯化鈉48毫克,蒸餾水加至5毫升(每毫升含絲裂霉素C0.4毫克)。本溶液在pH6~9之間穩定,避光冷藏條件下可保存一周,pH7~9,溫度5℃時,經五天后效價可保持在90%以上;二十天后仍可保持在80%以上。
用法術后次日起,每日滴眼三欠,根據翼狀胬肉演進情況,連續應用5~7日。兼用醋酸可的松膏可以減輕充血和藥物刺激及瞼結膜炎等。術后約3~4周移植結膜平復,并逐漸與正常結膜平齊。
角膜前期翼狀胬肉注射量及次數需多;方法如下抽0.4毫升爭光霉素先在胬肉體的深部注入0.2毫升,使組織浸潤均勻隆起,以不刺傷內(外)直肌鞘為度。
然后將針頭推向角膜緣注射0.05毫升,再將剩余藥液0.15毫升分三份分別注射在淚阜下方及上下穹窿部。為了減輕反應可在對側(內或外)球結膜下加注0.3毫升強的松龍,涂四環素可的松眼膏并包扎。
次日換藥。根據局部反應程度及病變消退情況,還可進行第二次注射,按需要加減各部位的劑量,一般為一周注射一次,3~6次后(10000~80單位)。翼狀胬肉變薄,患部平復,與結膜下萎縮組織形成粘連,移動受限,但視力卻無損害。
關于查出翼狀胬肉應該采取哪些方法治療效果好的內容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患者朋友們在治療期間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個人衛生,在飲食方面要清淡忌食辛辣食物較好不要吸煙喝酒,以免影響治療效果,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瓜果蔬菜,提高自身免疫力,這樣對治療也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查看更多關于查出翼狀胬肉應該采取哪些方法治療效果好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