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癥的臨床診斷方法
時間:2014-12-12來源:求醫網
在生活中,厭食癥的患者表現是常常拒絕進食,患者有明顯食欲低下的表現。厭食癥也很有可能是由于其他的疾病影響而患病。讓我們通過本篇文章的詳細介紹,來了解一下關于厭食癥的診斷方法有哪些。
遇有厭食患兒,首先要仔細詢問病史,做好體格檢查及必要化驗。一般來說,小兒厭食的年齡在1~6歲之間,食欲不振、厭惡進食、甚則拒食達2個月以上,即可確認本病。但是要排除那些可以導致厭食的慢性疾病及微量元素缺乏和維生索缺乏2。
1. 年齡:若是1歲以下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發現有明顯食欲低下者,多為疾病所致,應該引起重視,可能是由敗血癥、結核病、佝僂病和各種營養缺乏癥等。年紀稍大的小兒要特別留意其飲食的習慣和平時的生活情況,家庭環境等等;因為家庭環境較好的家庭,小兒容易養成不好的進食習慣,喜歡吃零食等,都有可能引起厭食癥。
2.食欲不振的程度:如果是輕度的食欲不振可能是因為零食過多或者天氣、心情不好等原因等所致;若情況比較嚴重,可能是厭食癥或者其他潛在疾病。
3. 有無癥狀出現:若患兒有輕度食欲不振,但是依然活潑、愉快,多屬正常情況。若伴有疲倦、精神萎靡、低熱者,多系結核或其他感染。伴有腹痛和便血者應注意胃、十二指腸潰瘍,寄生蟲等。伴反應遲鈍,皮膚粗糙,少汗和發育不良者,應注意甲狀腺功能低下。伴多汗、肋骨串珠、方額、顱骨軟化等骨骼改變系佝僂病。
4.微量元素的檢查:通過微量元素的檢查,可以幫助找到是因為哪種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厭食癥,也有助于判斷。
5.還要與畏食區別開,雖然這兩者都是食量減少,但畏食者的食欲正常、饑腸轆轆,只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譬如口咽潰瘍、牙痛、吞咽困難或腹痛等原因進食時覺不適、畏懼和拒絕進食而致食量減少,這些患者在消除了上述病因后食量便可恢復正常。
通過本篇文章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于厭食這種疾病的診斷方法,這有助于父母親診斷孩子的疾病,為孩子的疾病預防也是有一定的幫助的。在日常需要做好相關的預防措施,避免厭食的發生。
查看更多關于厭食癥的臨床診斷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