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醫院(即河北醫科大學中醫院)創建于上世紀70年代,是河北省單獨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急救、康復為一體的國有大型綜合性“三級... [ 詳細 ]
小兒厭食癥的中醫治療
時間:2012-11-06 16:45來源:求醫網
一、什么是小兒厭食癥
小兒厭食癥是常見的一種脾胃疾患,是指小兒較長時間出現見食不香,進食較少,甚則拒食的一種病癥。如果僅偶爾出現一兩天食少或患其他疾病而伴隨影響進食的,不能診斷為厭食癥。厭食患兒一般精神狀況、玩耍正常。
二、為什么會出現厭食癥?
1、喂養不當:厭食癥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最常見的是由于喂養不當,飲食不規律而形成。有些家長缺乏育兒知識,不了解小兒時期“脾胃不足”,食欲不能自調,食物不知饑飽。家長過于溺愛孩子,隨其所求,投其所好,養成偏食的習慣;吃零食冷飲過多;進食不能定時定量。久而久之損傷脾胃功能,導致脾失健運、胃不思納、脾胃不和的厭食癥。
2、病后失調 :小兒患有其他疾病,如感冒、腹瀉、肺炎或傳染病后,均可影響脾胃功能,加之過分使用抗生素及一些寒涼藥物,傷及中焦之氣,小兒會出現食欲不振,腹痛,腹瀉等癥狀,如果沒有及時調治,日久也會導致厭食癥的發生。
3、先天不足:另有一些小兒先天稟賦不足,如早產,雙胞胎或先天性疾病,體質虛弱,胃腸功能較正常小兒更為虛弱,出生后食量少或無食欲,這就需要父母加倍的呵護,很好的調理,逐漸恢復正常的脾胃功能。
4、情志失調:小兒神氣怯弱,易受驚恐。若小兒突受驚嚇或打罵;或所欲不遂;或環境變更,均可使情志抑郁,肝失調達,乘脾犯胃,脾胃不和出現厭食。
三、厭食癥如何進行合理治療
治療小兒厭食癥,應根據不同的病因給予治療。有些家長盲目的去藥店自選一些補養品或調理脾胃的藥物,也有的個別醫生不根據小兒具體情況分析,而選擇一方一藥進行治療,不能取得好的療效,或暫時有效而不能持久。應根據患兒不同的臨床表現,辨證分型治療。臨床分為4個癥型。
1、食積內熱型: 因飲食不節所致,患兒表現為食欲不振,夜臥不安,腹痛,腹脹,口氣酸腐,大便干或大便酸臭,手足心熱或有低燒,治療給于清熱和胃,消導化滯,臨床可選擇:三仙消食顆粒,清熱化滯顆粒,化積口服液等中成藥,也可用保和丸辯證加成治療。
2、脾失健運型: 因過食生冷或感受寒涼,傷及脾陽,表現為厭惡進食,食而乏味或伴惡心噯氣,大便不調,偶爾多食后脘腹飽脹,舌質淡紅,苔白膩,治療應健脾 助運。可選擇小兒香橘丹或不換金正氣散加成治療。
3、脾胃氣虛: 小兒先天稟賦不足,體質虛弱,可見面黃肌瘦,容易疲勞,自汗,大便稀夾有不消食食物,或食后即便,治療應以健脾益氣為主,臨床可選擇肥兒散,啟脾丸,健脾丸等中成藥,或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
4、脾胃陰虛:多因病后失養或因熱病傷津,出現不思進食,口干少津,食少飲多,或進餐時飲水較多,面色皮膚失潤,盜汗,大便秘結,舌紅少苔或 苔花剝,治療以滋脾養胃,可選擇養胃增強成治療。
治療厭食癥應在內服中藥的基礎上,適當選擇食療,推拿捏脊或貼敷等治療手段,臨床會收到更好的療效。
四、不及時治療小兒厭食癥,會造成什么結果?
1、長期進食少或偏食,營養不足,影響小兒的正常發育,個子矮小瘦弱,還可伴有頭昏、乏力、肌肉松弛,導致微量元素、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素的缺乏,日久導致營養不良。
2、長期厭食抵抗力低下,而容易患感冒、氣管炎、肺炎 、傳染病 及腹瀉病。
3、厭食日久,營養來源不足,腦部缺乏營養供應,使腦功能失調,出現多動癥或抽動癥,影響小兒的學習成績。
五、如何預防、調護小兒厭食癥?
1、家長掌握正確的喂養方發,及時添加輔食。飲食要按時有度,飯前勿食糖果飲料,夏季勿貪涼飲冷。根據不同的年齡給予富含營養,易于消化,品種多樣的食品。
2、出現食欲不振要及時就診,查明病因。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3、注意精神調理,保持良好情緒,不能強迫進食,否則會造成精神壓力。
4、遵照“胃以喜為補”的原則,飲食調理應先從小兒喜歡的食物著手,來誘導開胃,待其食欲增進后,再按營養的需要合理配餐。注意色香味的搭配,以增強小兒的進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