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病因
時間:2015-03-04來源:求醫網
糖尿病患者主要是胰島素激素及細胞代謝異常,引起眼組織,神經及血管微循環改變,造成眼的營養和視功能的損壞,微血管是指介于微小動脈和微小靜脈之間,管腔小于100~150?m的微小血管及毛細血管網,是組織和血液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成分的改變,而引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使血- 視網膜屏障受損,視網膜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色素上皮細胞間的聯合被破壞,造成小血管的滲漏,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變主要的發生在視網膜及腎臟,是致盲,腎功能衰竭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1、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
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時,大量糖滲入基底膜形成大分子多糖,使基底膜加厚,蛋白聯結鍵斷裂,基底膜結構松散多孔隙,因之血漿中蛋白質等容易漏出血管壁,纖維蛋白等沉積于血管壁中,引起微血管囊樣擴張,早期這種功能改變是可逆的,若病情持續發展,血管壁受損,微血管基底膜增厚,造成血管徑變細,血流緩慢,易致血栓形成,毛細血管周細胞喪失,內皮細胞損傷和脫落,血栓使小血管和毛細血管發生閉塞,而致新生血管形成,同時糖尿病患者視網膜血管脆性改變易發生滲漏或出血,若新生血管破裂,可發生玻璃體出血,出血性青光眼。
2、組織缺氧
高血糖引起紅細胞中糖化血紅蛋白增加,帶氧血紅蛋白分離困難,紅細胞的可塑性降低,引起組織缺氧,微血管擴張,微血管壁增厚,對輸送氧和營養物供給組織細胞不利,組織供氧不但取決于血液流量,而且與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有關,紅細胞的2,3-二磷酸甘油酯(2,3-DPG)與血紅蛋白(Hb)結合,降低Hb對氧的親和力,使氧易于解離,當血糖升高時,紅細胞中產生過多的糖基化血紅蛋白(HbAlc),阻止2,3-DPG與Hb結合,于是Hb對氧的親和力增強,使氧不易解離導致組織缺氧,由于組織缺氧,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加,內皮細胞腫脹分離,外皮細胞消失,引起血-視網膜屏障崩解以及管壁的溶纖維蛋白功能下降,血中之纖維蛋白原水平升高,紅細胞凝集作用增強,引起血栓形成,可使血管堵塞,血流停滯,組織缺氧。
3、血流動力學改變
糖尿病患者紅細胞被糖基化,使其變形能力減低,使紅細胞不能順利通過毛細血管腔,紅細胞糖基化及血漿蛋白成分的改變導致糖尿病患者血液黏度增高,血漿內活性物質減少,正常紅細胞在通過小毛細血管時需要變形才能穿過,而糖尿病患者的紅細胞硬度由于糖酵解而增加,變形能力減退影響其通過,并可損傷毛細血管壁,切應力與血液黏度密切相關,高切應力可使血管壁發生一些重要變化,內皮細胞變形并拉長,最后消失,因而使管壁對蛋白質和其他物質的滲透性增高,微血管病變的早期現象是,微血管動力學變異導致毛細血管壓力增高,隨后血漿蛋白外滲增多,蛋白質從血管內漏出到視網膜深,淺層分別形成硬性滲出和軟性滲出,纖維蛋白也進入并沉積在血管壁內,轉變為不易降解的糖基化產物而影響血管的彈性,血管彈性正常時,才能使小動脈不斷地改變其口徑來控制腔內壓力,血管彈性不良則失去對血流的控制,使血流量較大的黃斑部發生水腫,黃斑水腫常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在血流自身調節功能不全的情況下,全身血壓的改變將增加視網膜血管的灌注壓,使已受損傷的血管滲出增強,同時也增加了對內皮細胞層的切應力,所以高血壓可促進糖尿病性視網膜病的發生和發展。
4、遺傳因素
關于糖尿病眼并發癥遺傳素質的研究從三方面著手:①是孿生子;②是系譜分析;③是遺傳標志,孿生子調查結果顯示,在37對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NIDDM)和31對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DDM)的單卵雙生子中,分別有35對和21對患有程度相似的視網膜病,在兩個IDDM系譜調查中,先證者患腎病的同胞中83%有腎損害,先證者無腎病的患者則僅有13%患腎病;以上發現支持糖尿病腎病和視網膜病與遺傳因素有關,但必須強調不可排除外環境因素,家庭的營養模式,特別是碳水化合物攝入的差異等,總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和腎病可能是由多種遺傳因素引起的多基因疾病。
查看更多關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病因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