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關節炎的發病機理
時間:2015-03-06來源:求醫網
細菌侵入關節后,先有滑膜炎,關節滲液,關節有腫脹及疼痛。病情發展后,積液由漿液性轉為漿液纖維蛋白性,最后則為膿性。當關節受累后,病變逐漸侵入軟骨及骨質,最后發生關節僵硬。關節化膿后,可穿破關節囊及皮膚流出,形成竇道,或蔓延至鄰近骨質,引起化膿性關節炎。此外,由于關節囊的松弛及肌肉痙攣,亦可引起病理性脫臼,關節呈畸形,喪失功能。根據細菌毒力、機體防御能力及感染的時限,有下述三種不同時期的改變。
(一)漿液性滲出液:滑膜腫脹,充血、白細胞浸潤, 滲出液增多, 關節液呈清晰的漿液狀。如病人抵抗力強,細菌毒性小,并得到及時的治療、滲出液逐漸減少而獲痊愈,關節功能可恢復正常。治療不當,雖有時表現暫時性的好轉,而后再復發,或進一步惡化,形成漿液纖維蛋白性或膿性滲出液。
(二)漿液纖維蛋白性滲出液:滑膜炎程度加劇,滑膜不僅充血,且有更明顯的炎癥,滑膜面上形成若干纖維蛋白,但關節軟骨面仍不受累。關節液呈絮狀。含有大量粒性白細胞及少量單核細胞,細菌培養多呈陽性。關節周圍亦有炎癥。在此期雖能得以控制,但容易引起關節粘連,使關節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損失。
查看更多關于化膿性關節炎的發病機理的相關常識>>
- 化膿性關節炎治療方法 |
- 化膿性關節炎病因 |
- 化膿性關節炎飲食 |
- 化膿性關節炎專家 |
- 化膿性關節炎醫院
- 化膿性關節炎治療指南 |
- 化膿性關節炎癥狀 |
- 化膿性關節炎檢查 |
- 視頻 |
- 化膿性關節炎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