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頸椎疾?。?/span>
頸椎病的原因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由于頸椎內因、外因的變化,使頸椎和其周圍的神經、血管發生病理改變而產生一系列癥狀。目前國內外醫學界對頸椎病越開越重視。頸椎病的頸、肩、臂痛等癥多包括在祖國醫學痹癥中。這些癥狀多由于外傷或氣血虛衰、感受風寒濕邪所致,而頭昏、目眩、耳鳴等癥則多和痰濁、肝風、虛損有關。
頸椎病的常見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外傷
是指跌仆、閃挫等對筋、骨、皮肉的損傷。外傷所致頸肩痛,是指由于閃、挫所致的筋絡、筋膜、肌肉等軟組織受傷(包括急、慢性損傷)以及關節錯位造成的癥狀,即所謂的骨錯縫、筋出槽癥狀。
人體是一個整體,由于頸間等部位受外力影響而受損傷時,也能導致肝腑、經絡、氣血失調,因而產生一系列癥狀。通常有肩、背、肢體痛等癥,此時以疼痛為主。
另一方面,人體的臟器都依賴于氣血的滋養,如氣血阻滯,則臟腑缺乏氣血濡養,其功能也收到影響,肝、腎、脾等內臟功能收到影響后反過來會影響筋骨、肌肉和關節功能。這時疾病的癥狀不僅是外傷后的疼痛癥狀,還會出現各種虛證。因此,傷后因注意內臟功能,特別是肝腎脾功能受損的因素。
(二)風寒濕痹、經絡受阻
由于風、寒、濕3種外邪侵入身體,流注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肢體與關節疼痛、酸麻、重著及屈伸不利等。
(三)肝腎虧虛、氣血不足
久病體弱,肝血不足,腎精虧損,筋脈失去濡養,可致肢體筋脈弛緩,手足痿軟無力,不能隨意運動、肝腎不足,氣血虧損,除了可引起肢體不利等癥外,還有耳鳴、目眩等癥。此外腎虛不能養肝,以致肝陰不足,肝陽上亢也能引起眩暈等癥。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頸椎病包括了椎動脈型、根型和脊髓型頸椎病的大部分癥狀。
(四)痰濕凝阻、經絡瘀滯
痰是機體發生病理變化的產物,由人體的津液凝聚變化而成。由于肺、脾、腎功能失調加上寒熱燥濕等外邪因素影響了津液的正常輸布和運行,停聚在機體某個部位,造成氣血、經絡運行不暢,這樣又導致了人體出現新的功能障礙。
痰濕凝阻引起的癥候相當廣泛,在人體不同部位會引起不同的癥狀。痰濕上逆頭部多見眩暈,阻于四肢者多見四肢疼痛。通常由風痰引起的嘔吐、頭暈、突然跌倒、四肢麻木,由寒痰引起的骨痹刺痛、四肢不舉、厥冷等癥狀,包括了椎動脈型、交感型頸椎病的許多癥狀。
【參考文獻《頸椎病家庭保健知識百科》】
- 友情鏈接:
- 頸椎病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