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治性癲癇有哪些癥狀
時間:2015-03-12來源:求醫網
一、難治性癲癇常見癥狀
焦慮、幻聽、幻味、猝倒
二、難治性癲癇癥狀
難治性癲癇可見于各種類型癲癇,兒童以Lennox-Gastaut綜合征和嬰兒痙攣癥、成人以常見的復雜部分性發作為代表。
1.Lennox- Gastaut綜合征 又稱失神發作變異型,占小兒癲癇的5%~10%,約36%有明確病因如產傷、腦外傷和腦炎等。主要臨床特點:①發作形式多樣,常見不典型失神發作 (17%~60%)、失張力猝倒發作(26%~56%)、肌陣攣發作(11%~28%)和強直性發作(17%~92%);②常伴智力發育遲滯;③EEG可見1~2.5Hz兩側同步棘慢波發放;④AEDs療效差,可控制率僅為0~20%。
2.嬰兒痙攣癥 又稱West綜合征,常于嬰幼兒期起病,可由胎兒期、圍生期及出生后多種病因引起,如腦缺血及缺氧、產傷、外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代謝障礙和結節性硬化等。表現短暫多發性強烈肌強直或陣攣性發作,常見鞠躬樣、點頭樣、Mom反射(擁抱反射)樣痙攣發作,每次發作持續1~15s,常連續發作數次至數十次,睡醒后和臨睡前發作密集,伴出汗、面紅和喊叫,半數患兒伴GTCS、失神發作等,多數伴智力發育遲滯。EEG呈高度失律 (hypersarrhythmia),對AEDs反應差,控制率僅為40%~50%。
3.復雜部分性發作 約70%由顳葉病灶引起,約30%由額、頂和枕葉病灶引起。主要表現精神行為異常,舊稱精神運動發作 (psychomotor seizure),發作時伴意識障礙是突出的特點,常可繼發全面性發作。常見類型:①特殊感覺性發作:如幻嗅(鉤回發作),幻視(視物變大、變小、變遠、變近和失真感),幻聽及幻味等;②內臟感覺性發作:如胸腹熱氣上涌感、心悸、腹痛、便急感等;③記憶障礙發作:如陌生感、熟悉感(似曾相識、舊地重游等);④情感障礙發作:如恐懼、焦慮、欣快、憤怒等;⑤思維障礙發作:如強迫思維、妄想等;⑥自動癥:簡單自動癥表現行為自動癥、口咽自動癥,復雜自動癥表現夜游癥和漫游癥等。
三、難治性癲癇診斷
目前難治性癲癇尚無統一診斷標準,Schmidt提出兒童難治性癲癇評分標準:
0級:使用一種非一線AEDs,與劑量無關。
Ⅰ級:使用一線AEDs,低于推薦劑量。
Ⅱ級:一線AEDs,在推薦劑量范圍。
Ⅲ級:一線AEDs,血漿濃度在治療范圍。
Ⅳ級:一線AEDs,最大耐受劑量。
Ⅴ級:一種以上一線AEDs,最大耐受劑量。
Ⅵ級:一種以上一線AEDs,最大耐受劑量及數種二線AEDs。
0~ Ⅱ級為醫源性難治性癲癇,Ⅲ~Ⅵ級為真正的難治性癲癇。國內黃遠桂等認為,難治性癲癇診斷標準的必要條件是:①癲癇診斷無誤,分型正確;②使用一線 AEDs單藥或多藥聯合正規治療;③劑量達到最大耐受劑量,血藥濃度在治療范圍;④經上述治療2年以上仍不能控制發作;⑤影響日常生活者。
確定難治性癲癇用藥后發作頻率,尚缺乏標準,GTCS每月發作4次以上較適用,平素發作頻繁的復雜部分性發作、失神發作和肌陣攣發作等,可用因發作影響日常生活為標準。
查看更多關于難治性癲癇有哪些癥狀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