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血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19來源:求醫網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屬中醫“崩漏”范疇。本病發生的主要機理是,由于沖任損傷,不能固攝所致。導致沖任損傷的原因,多是氣虛、氣郁、血瘀等。
一、快速止血治標,繼用中藥治本。
血止或血量減少后,可根據臨床表現,辨證施治。血熱者宜清熱固沖,氣虛者當健脾益氣固沖,腎虛者可補腎固沖,血瘀者用祛瘀調經之法,澄源固本。
這種方法采用了西醫治療止血迅速、中醫藥療效穩固持久的各自優勢,在出血這一標證緩解的同時,給中藥治本創造了有利的時機和條件。這種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發揮了中西醫的長處,近期、遠期療效都比較滿意。
二、益氣固沖止血藥與抗纖溶藥物聯合應用,治療青春期功血。
主要表現為大量出血或淋漓不凈,經血色淡質薄,面色蒼白或虛浮,身體倦怠,四肢不溫,氣短懶言,胸悶納呆,大便溏薄。治療原則為益氣固本、養血止血。
故該病可采用益氣因沖止血和抗纖溶藥物聯合治療。
益氣固沖止血方法以固沖湯為基本方化裁而成。方藥;白術20g,黃芪35g,龍骨20g,牡蠣20g,白芍25g,茜草15g,海蛸15g,棕炭25g,地榆炭25g,側柏炭15g,大薊15g,紅雞冠4Og,續斷20g。水煎服。云南白藥1g,日3次用上藥沖服;抗纖溶藥物:止血環酸0.4g加入10%葡萄糖液40~50ml,靜脈注射。也可用安絡血10mg,日2次肌注,或安絡血片10mg,日3次口服。兩種療法同時應用。這種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青春期功血,療效較好。
三、扶正益氣與支持療法結合,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經間期出血,量少、色紫黯、有小血塊,小腹疼痛拒按,情志抑郁,舌質紫黯或淤斑淤點,脈澀。
一般選用十全大補湯(丸)、八珍湯、人參養榮湯(丸)、歸脾湯、人參歸脾丸;支持療法:采用小劑量,間斷輸給新鮮全血,每次100~200ml,每周1次,連用3周,兩種方法同時進行。通過上述治療,機體狀態可以得到改善,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步治療,多半奏效。
查看更多關于功血的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
婦產科疾病
- 婦科炎癥
- 婦科腫瘤
- 宮頸糜爛
- 月經不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更年期綜合癥
- 卵巢囊腫
- 外陰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婦科疾病
- 子宮肌瘤
- 盆腔炎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乳頭溢液
- 積乳囊腫
- 絕經
- 功血
- 陰道痙攣
- 卵巢性不孕
- 原發性痛經
- 子宮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宮頸炎
- 慢性子宮內膜炎
- 妊娠嘔吐
- 宮頸性不孕
- 霉菌性外陰炎
- 婦科檢查
- 細菌性陰炎
- 盤腔炎
- 子宮息肉
- 輸卵管積水
- 產褥期乳腺炎
- 乳頭內陷
- 卵巢炎
- 乳房脹痛
- 白帶異常
- 崩漏
- 閉經
- 滴蟲性外陰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附件炎
- 黃體囊腫
- 結核性陰道炎
- 卵泡囊腫
- 霉菌性陰道炎
- 輸卵管炎
- 外陰炎
- 細菌性陰道炎
- 陰道炎
- 子宮頸息肉
- 子宮頸炎
- 子宮內膜息肉
- 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肉瘤
- 子宮脫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