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肺吸蟲病的原因有哪些
時間:2014-12-23來源:求醫網
肺吸蟲病又稱為并殖吸蟲病(paragonimiasis),是在我國沿海地區比較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有衛氏肺吸蟲病和斯氏肺吸蟲病兩種。引起肺吸蟲病的原因與感染途徑較多,本文主要介紹常見的一些可感染途徑與不同蟲體所致的病變。
衛氏肺吸蟲病最易侵犯肺臟,其主要病變是形成囊腫,多數位于兩肺的縱隔面或肺面的胸膜下層及淺層肺組織內。亦可由成蟲、童蟲、蟲卵的異位寄生或侵入腦、脊髓、腹腔、腸、腎、皮下等組織,產生相應的癥狀。
引起肺吸蟲病的原因
1.童蟲所致的病變:當人吞食含有活囊蚴的淡水蟹或蜊蛄等后,囊蚴經消化液的作用,囊壁被溶化,尾蚴逸出,借其強有力的肌肉收縮運動及其腺體所分泌的產物破壞人體組織,穿透腸壁進入腹腔,在腹腔內移行損害腹內臟器、組織,產生廣泛的炎癥和粘連。多數童蟲又穿過橫膈,游走于胸腔,刺激胸膜產生胸膜炎癥。童蟲在移行過程中逐漸生長發育為成蟲,最后進入肺臟形成囊腫,每個囊腫一般含有兩個成蟲。
斯氏肺吸蟲病的童蟲在移行過程中所造成的損害較衛氏并殖吸蟲顯著,局部與全身反應均較為強烈。該蟲不能在人體內發育至性成熟產卵,極少進入肺臟形成囊腫,因而以游走性皮下包塊與滲出性腹膜炎、胸膜炎為主要病變。
2.成蟲所致的病變:寄生于人體內的成蟲數量一般在20條以內,也可更多。成蟲多固定在人體內某一部位,也可沿各疏松組織間游走竄擾,致使病變范圍擴大,波及較多臟器。蟲體可從縱隔向上,由頸部大血管周圍的疏松組織,沿頸內動脈上升,經破裂孔進入顱腔,侵入腦組織。但斯氏并殖吸蟲感染的顱內損害是由童蟲侵入所致。
并殖吸蟲童蟲游走或成蟲定居均可造成機械性損傷,蟲體代謝產物等抗原物質可造成機體的免疫病理反應,這也就是引起肺吸蟲病的原因。
肺吸蟲病的感染途徑:
衛氏并殖吸蟲的第二中間宿主為多種淡水蟹及螻蛄類,在我國已證實者有9屬,21種。
人被感染除去直接食入外,尚可因食具、手被活囊蚴所污染而食入。此外喝被囊蚴污染的河水或溪水亦可被感染。
1、傳染源:凡在痰中、糞便中能夠檢出蟲卵的動物和人均可作為此病的傳染源而傳播疾病。
2、傳播途徑和感染方式:主要是因人們吃生或不熟的帶有肺吸蟲囊蚴的溪蟹或蝲蛄而感染,也可因吃生或不熟的帶有肺吸蟲童蟲的豬、野豬、雞、鴨等轉續宿主的肉而感染。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引起肺吸蟲病的這些原因與感染途徑其實都是可避免的,生活在這些蟹蝦主產區的人們如果能改變生食的習慣,做到不喝生水,就可避免攜帶活囊蚴導致感染該病。
查看更多關于引起肺吸蟲病的原因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