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的西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0來源:求醫網
缺血性心肌病是冠心病外科治療中的一個棘手問題。因為這類心肌病大多是由于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甚至是彌漫性病變引起的心肌廣泛缺血、變性、壞死和纖維化,另外還摻雜有心肌頓抑和冬眠心肌,從而導致嚴重心肌功能失常、心臟呈球形擴大和(或)心力衰竭。
1、治療
由于本病的最主要發病原因是冠心病,臨床表現同原發性擴張性心肌病。故其治療主要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心肌缺血為主,控制冠心病,防治冠心病危險因素,積極治療各種形式的心肌缺血,推遲或減緩充血型心力衰竭的發生和發展,控制心功能的進一步惡化。
2.改善心肌缺血
對于有心絞痛發作或心電圖有缺血改變而血壓無明顯降低者,可考慮應用血管擴張藥改善心肌缺血。
(1)硝酸甘油:口服硝酸甘油,存在明顯的“首過效應”,生物利用度極低,故口服硝酸甘油制劑效果非常差。舌下含服可迅速被口腔黏膜吸收,1~3min起效,4~5min血藥濃度可達峰值。每次舌下含服0.3~0.6mg,有效作用時間可維持10~30min。硝酸甘油靜脈點滴劑量可維持在10~30?g/min,劑量大于40?g/min時不僅擴張靜脈系統,對動脈阻力血管也起作用。預防心絞痛發作也可應用緩釋劑或藥膜皮膚貼敷。
(2)硝酸異山梨酯(消心痛,isosorbide dinitrate):速效長效硝酸制劑。有片劑、氣霧劑、緩釋劑、軟膏、靜脈注射劑。片劑每次5~10mg含于舌下或嚼碎后含于口腔,血藥濃度6min達峰值,有效作用時間持續約10~60min,口服亦有效,通常劑量10~30mg,每4~6小時1次。靜脈滴注,2~7mg/h,30min左右血漿藥物濃度可達穩定。該藥同樣有緩釋制劑可減少用藥次數。此外,硝酸異山梨酯口腔噴霧劑,藥物噴在口腔頰黏膜上,可迅速吸收,每按壓2次噴出的藥液相當于含硝酸甘油0.3mg或硝酸異山梨酯5mg的效果。
(3)鈣通道拮抗藥:治療心絞痛是通過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區的血流灌注和遏制血小板聚集來實現的。常用的制劑有硝苯地平(心痛定,nifedipine)、地爾硫和維拉帕米。硝苯地平對血管平滑肌作用強,能擴張冠狀動脈與外周血管,對心臟傳導系統無明顯影響。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引起的反射性交感神經興奮足以抵消其對心肌的負性肌力作用,甚至表現為正性肌力作用,從而改善缺血區心肌收縮功能。舌下含服后3~5min起效,口服后則20min起效。常用劑量為口服每次10~20mg,每4~8小時1次。其長效制劑,硝苯地平控釋片(長效心痛定),每次口服20mg可維持療效12h,常用劑量為20~40mg,1~2次/d。地爾硫(恬爾心,硫氮酮,diltiazem)對心包臟層、冠狀動脈及其側支循環血管均有較強的擴張作用,能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及減小心肌耗氧量,對心肌有直接的負性肌力與負性頻率作用,可延長竇房結與房室結的傳導時間。常用劑量為每次30~60mg,每4~8小時1次。維拉帕米(異搏定,verapamil),能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對心包臟層、冠狀動脈的擴張作用較弱,但能遏制因交感神經興奮或麥角新堿引起的冠狀動脈痙攣。能直接遏制心肌產生負性肌力作用,同時遏制竇房結和房室結的興奮性及傳導功能,故對有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房室傳導功能障礙或有嚴重心功能不全者禁用。用法為每次40~80mg,1~3次/d。靜脈注射每次5~10mg。禁止合并應用β-受體阻滯藥。
查看更多關于缺血性心肌病的西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
- 缺血性心肌病治療方法 |
- 缺血性心肌病病因 |
- 缺血性心肌病飲食 |
- 缺血性心肌病專家 |
- 缺血性心肌病醫院
- 缺血性心肌病治療指南 |
- 缺血性心肌病癥狀 |
- 缺血性心肌病檢查 |
- 視頻 |
- 缺血性心肌病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