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0來源:求醫網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其位最高;腦為元神之府,其用最靈。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上注于頭。內而臟腑,外而經絡,統帥全身。若遇外感諸邪,上犯巔頂,經絡之氣失于舒展,則為頭痛。
1、風熱型
病因病機:風挾熱邪,火熱上炎,侵擾清空,氣血逆亂。
主證:重者頭痛劇烈,痛脹如裂,面紅目赤,惡風發熱,口渴欲飲,尿黃便干,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祛風清熱。
選方:用芎芷石膏湯加減:石膏30克,滑石20克,菊花15克,藁本15克.羌活15克,白僵蠶15克,川芎18克,自芷15克,淡竹葉15克。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熱盛者加黃芩、梔子、薄荷。大便燥結,口鼻生瘡,加大黃;流濁涕者加蒼耳子、辛夷。
2、風寒型
病因病機:風挾寒邪,寒凝血滯,阻遏脈絡。
主證:頭痛多發于風寒侵襲之后,頭痛劇烈,為緊束感,或痛連項背,惡風寒,口不渴,常喜裹頭,苔薄白,脈浮或緊。
治法:祛風散寒。
選方:川芎茶調散加減:薄荷10克,甘草5克,羌活15克,細辛8克,防風15克,葛根15克,白芷15克,川芎18克,荊芥12克,生姜lO克。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咳嗽加半夏;遇寒加重、寒象顯著者加藁本。
3、風濕型
病因病機:外感風濕,上犯巔頂,清竅為濕邪蒙蔽,清陽不升。
主證: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脘悶納呆,不思飲食,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膩,脈濡。
治法:祛風勝濕。
選方:用羌活勝濕湯加減:藁本15克,防風15克,羌活18克,桂枝12克,砂仁12克,獨活15克,川芎15克,蔓荊子15克,澤瀉15克,薏苡仁30克。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胸悶,納呆,加蒼術、厚樸、陳皮;惡心、嘔吐者加陳皮、半夏。
查看更多關于頭痛的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