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傷的中醫治療
時間:2015-03-23來源:求醫網
一、中醫康復治療
手部骨塊包括8塊腕骨、5塊掌骨和14塊指骨。腕部骨折以舟狀骨骨折最多見。舟狀骨是一塊比較特殊的腕骨,由于血液供應特殊,骨折后不易愈合。容易發生缺血性壞死。跌倒后手掌撐地,傷后腕橈側腫痛,特別是在解剖“鼻煙壺”處有腫脹及壓痛。需要強調的是,有些舟狀骨骨折早期拍X線無法確定,如醫生疑有骨折可能,應聽從醫生勸告,傷后2周再拍片檢查,有可能發現骨折。舟狀骨骨折石膏固定的時間較長,有時甚至長達1年,骨折才能愈合。應耐心配合治療,保持石膏完整,若有損壞,須及時更換,切莫自行處理,固定不足或固定不良,均影響骨折愈合。
掌骨和指骨骨折也較常見。經攝片后,診斷不難。傷后及早整復,預后較好。
手部脫位有腕骨脫位、腕掌關節脫位、掌指關節脫位和指間關節脫位。腕骨脫位以月骨脫位和月骨周圍脫位較常見。
新近的脫位只要早期診斷,可以手法復位,并用石膏托在恰當位置固定。3周后可以練習活動。在固定期間,手指應經常作功能鍛煉。如果受傷后超過3周,則失去了手法整復的機會,只能考慮手術復位。因此,及時去醫院早期診治是很重要的。
腕掌關節脫位并不多見,但掌指關節脫位卻很常見,且多伴有韌帶的損傷。傷后關節腫脹、疼痛、不敢活動。新近損傷可手法復位石膏固定,3周后早期作功能鍛煉。如未及時治療,后期可能要手術。
手的功能重建 手部的皮膚、肌腱、神經、骨和關節損傷后,由于損傷嚴重或早期處理不當,會給后期留下一些問題,例如骨質缺損、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關節強直、創傷性關節炎、手指感覺喪失和手部肌肉萎縮等。皮膚的缺損可行植皮,肌腱損傷可以轉移或移植,骨質缺損可以植骨,神經斷裂可以通過顯微修復。盡管有以上眾多的處理措施,嚴重的損傷往往效果不佳,使手喪失重要功能。功能重建的效果取決于三個面:一是損傷的嚴重程度;二是手術的質量;三是術后功能鍛煉。手的功能重建常需多次多處手術,患者所受的痛苦較大。術前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術后持久有序的功能鍛煉十分重要,甚至關系到手術的成敗。功能重建的效果必須通過功能鍛煉才能實現。患者對功能重建手術應有充分的認識,了解其意義。正如截骨矯形手術是“以一種畸形代替另一種畸形”,功能重建從廣義上來說,是“以一種功能喪失來彌補另一種功能喪失。”
手的功能訓練 手受傷后可因腫脹、感染以及固定不良而加重損傷。主動和被動功能訓練是恢復手功能的簡單易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功能鍛煉可以改善傷手的血運和營養,恢復關節活動度,增加肌力,使運動協調。
功能鍛煉以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僅起輔助作用。故若依靠被動活動而放松主動鍛煉,功能恢復不會理想。被動活動也主要依靠病人自己來做,可以隨時隨地施行,這樣才能較快地獲得鍛煉效果。在鍛煉開始階段,認真聽取醫生的勸告,明了其重要性,在醫生的具體指導下進行鍛煉,并不斷糾正錯誤的做法。除徒手鍛煉外,還可以借助一些簡單的物體和器械,以增強鍛煉的興趣和效果。如用一寬度示當的橡皮,握于手掌內,用以控制除拇指及手指的掌指關節,更便利指間關節做屈曲鍛煉。揉轉金屬球、石球或核桃,可以鍛煉手指及拇指的屈、伸、外展、內收及協調運動。以指背彼此傳遞硬幣等,可以鍛煉骨間肌。其他如揉捏橡皮泥、握捏皮球等,都是方法簡單而行之有效的功能訓練。在工作中鍛煉功能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查看更多關于手外傷的中醫治療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