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的西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3來源:求醫網
瘧疾治療不僅是解除瘧疾患者的疾苦,同時也是為了控制傳染源、防止傳播。瘧疾病人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一、治療用藥建議
早期的診斷及正確的治療,是決定瘧疾預后最重要關鍵,由於臺灣根除瘧疾已經四十年,近年來境外移入的病例每年約只有30例,臨床醫師若經驗不足,常常不能在第一時間診斷出來;另外因為瘧疾病況變化迅速,重癥瘧疾開始常以非特異性癥狀來表現,如果不能及早發現給予適當的治療,常會導致各器官嚴重并發癥甚至死亡。
當前治療瘧疾的難題在於一方面必須注意瘧原蟲的抗藥性,另一方面也必須注意抗瘧疾藥物的毒性。困難在於,目前瘧原蟲的抗藥性系以臨床治療失敗作為定義,無法在治療之前先作藥物感受性試驗;而且,重癥瘧疾癥狀與奎寧,primaquine等抗瘧疾藥物的毒性狠相似,都會造成惡心,嘔吐,溶血性貧血,低血糖,肺水腫及休克,難以從癥狀來分辨。
二、治療原則
1、先判斷是否為瘧疾重癥(severe/complicatedMalaria)
瘧疾重癥絕大部分由惡性瘧所造成,但是并非所有的惡性瘧都是瘧疾重癥,此類病患病情進展快速,并且常常有各個器官的并發癥出現,必須當成是內科急癥來治療,若不積極處理,可能會有生命危險。臨床上必須整體評估病人的癥狀及實驗室診斷來判斷是否為重癥。以下是WHO列出嚴重病例的可能癥候,有其中一個以上就定義為重癥瘧疾,包括:意識不清或昏迷,嚴重貧血,腎衰竭,黃疸,休克,代謝性酸中毒,肺水腫或急性呼吸窘迫癥(ARDS),持續性抽筋,異常出血或彌漫性血管內凝固(DIC),血色素尿(hemoglobinuria),低血糖,高瘧原蟲血癥(parasitemia>5%)等等。
2、瘧疾輕癥(uncomplicatedmalaria)的治療
瘧疾輕癥的定義是:臨床上沒有任何一項瘧疾重癥的徵候或是重要器官的衰竭。治療目標是預防病情進一步演變為重癥,并治癒病人。要用那一種藥物治療必須看感染的是那一種瘧原蟲,是否可能有抗藥性,以及病人是否有用藥上的禁忌來決定。
三、瘧疾重癥的治療
(1)原則及目標
治療瘧疾重癥的主要目標是避免病人的死亡,由於病情進展快速,如果不及時治療病人可能在數小時或幾天內死亡,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儘快地給予有效的藥物,臨床上處理瘧疾重癥的重點包括:臨床評估、抗瘧疾藥物、輔助治療以及其他的支持性治療,本節主要是介紹抗瘧疾藥物的使用建議,其他部分將在第六章節”瘧疾重癥” 介紹。
(2)抗瘧疾藥物的使用
所有重癥患者都必須使用針劑的奎寧或是青蒿素類藥物來治療,一定不可以使用口服的chloroquine或mefloquine等藥物。
現有各種抗瘧藥,還沒有一種對各種瘧原蟲各不同蟲株都有同樣的效果,同一蟲株原蟲在不同地區或處在不同免疫狀態的人群中,對藥物的效應也不一樣。
伯氨喹可清除肝內的休眠體,減少或防止復發,可用作治療藥。氯喹、奎寧和青蒿素等對紅內期裂殖體有遏制和殺滅作用,因而能控制臨床癥狀,為主要的治療藥。乙胺嘧啶對紅外期有作用,是一種病因性預防藥,此外,伯氨喹還可殺滅配子體,乙胺嘧啶還能遏制配子體在蚊內發育繁殖,因而也能阻止瘧疾的傳播。
劑量:用藥劑量應按藥物使用說明量進行,兒童劑量應酌減,可按以下方法折算:1歲以下:1/10~1/8成人量;1~3足歲:1/6~1/4成人量;4~6足歲:1/3成人量;7~12足歲:1/2成人量;13~15足歲:3/4成人量;16歲以上-成人量。
聯合用藥:治療間日瘧需用組織裂殖體殺滅藥與血液內裂殖體殺滅藥聯合治療。在惡性瘧對氯喹產生抗性地區,目前較理想的方法也是幾種抗瘧藥聯合使用。
查看更多關于瘧疾的西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