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3來源:求醫網
瘧疾是因感受瘧邪,正邪交爭而出現寒戰壯熱、頭痛、汗出、休作有時等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傳染性疾病,而在西醫中因為感染了瘧原蟲引起的疾病。
【中醫療法】
一、蒼耳子20克,**3枚。將蒼耳子搗碎,水煎取濃汁,**打入沸汁中,煮成溏心蛋,食蛋喝湯。本方祛邪解表,扶正,對瘧疾有效。
二、常山、檳榔、半夏、烏梅各9克。水煎服,日1劑,連服3日。本方對瘧疾有效。
三、制香附30克,制草烏15克。水煎服,日1劑,1次服。血分有熱及孕婦忌用。本方截癥殺蟲,開痰理氣,適用于寒冷瘧疾。
四、甘草、甘遂各100克。研細末混和,收貯瓶中備用,治時取藥未0.5—1克,用消毒棉花包裹,使呈球狀,放置臍窩中,外覆以4平方厘米的膠布,四周固定粘緊,勿使泄氣,每次貼藥1畸2天,在發病前3小時貼藥。本方祛痰破積,主治間日瘧、惡性瘧,為云南醫生舒壽群方。
五、青蒿30克。水煎,于發作前2小時服,連服3日。本方適用于瘧疾。
六、辣椒、大茴香等分。研末,可發作前2小時用膏藥貯大椎穴。本方適用于瘧疾。
七、綠豆30克,信石(明昔)9克。研細末,以蔥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3丸,發日早五更,以新泉水吞服。本方適用于瘧疾。但忌濕面、生冷葷腥。
八、半邊蓮30克,**2枚。同煮至蛋熟,去殼,在瘧疾發作前2小時服。本方清熱解毒,化濕截瘧、對瘧疾有效。
九、馬蘭30克,白糖20克。放入杯中以沸水沖泡,發作前半小時服用。本方清熱解毒,用治瘧疾。
十、羊骨250克。將羊骨洗凈,砸碎,加水煮湯,在癥疾發作前3小時服飲。本方補腎,強筋骨,用治,瘧癥。
十一、花生仁。炒熟,每日吃50--100克。本方治三陰瘧。
十二、赤小豆100克,紅鯉魚1條,棗10個,陳皮5克,生姜50克。將小豆洗凈,魚去內雜,加鹽,與陳皮、生姜共煮.爛熟,頓服。本方除濕散寒,清熱解毒,適用于間日瘧,三日瘧或久治不愈的瘧疾。
【其它療法】
一、耳針
取穴:腎上腺、皮質下、內分泌、肝、脾。
方法:在發作前1-2h針刺,強刺激,留針1h,連續針3天。
二、穴位敷藥
(1)取大椎穴,要發作前2h,用胡椒或朝天椒1-2個搗爛,外敷3-4h。
(2)取內關穴,用煙絲兩份,生姜1份,共搗爛,取如硬幣大小一塊敷穴位上。
(3)取內關,用鮮毛莨或野薄荷或獨頭蒜適量,搗爛、在發作前1-2h敷穴上,外用膠布固定3-4h。
查看更多關于瘧疾的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