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脫位能徹底治愈嗎
時間:2015-05-19來源:求醫網
關節脫位是指組成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系。脫位可分為先天性、外傷性、病理性和習慣性脫位四種。如按脫位程度來分,可分為半脫位和全脫位。按脫位后的時間來分,又可分為新鮮脫位和陳舊性脫位,關節面失去正常關系。又稱脫臼。該病若得不到妥善治療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有效的治療方法非常重要。專家指出,要想知道關節脫位能徹底治愈嗎?首先需要治療關節脫位如何治療?下面我們來詳細介紹下吧。
關節脫位的治療:
對關節脫位的治療,不同部位方法略有不同,現介紹幾個常見關節脫位部位的治療:
1、肩關節脫位:大多為后脫位,除老年肌肉松弛之新鮮脫位外,一般均需麻醉后或肌松弛下進行復位,常用手法復有:
(1)希氏法:傷員仰臥位,術者立于傷側,用靠近患肢術者一側的足跟置于患肢腋窩部,于胸壁和肱骨關之間作支點,握患肢前臂及腕部順其縱軸牽引。達到一定牽引力后,輕輕搖動或內、外旋其上肢并漸向軀干靠攏復位。
(2)牽引上提法:坐位,助手握患肢腕部順應其患肢體位向下牽引,用固定帶或另一助手將上胸抱住固定。牽引1~2分鐘后,術者用雙手中指或輔以食指在腋下提移位之肱骨頭向上外復位。操作時不可粗暴,以免引起肱骨外科頸骨折,復位后X線攝片檢查完全復位后,用膠布或繃帶作對肩位固定3周。手法復位不成功則去進行手術開放復位,習慣性脫位時,可作修補術。
2、肘關節脫位:平臥位,助手固定患肢上臂作對抗牽引,術者握其前臂向遠側順上肢軸線方向牽引。復位后上肢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3周。
3、橈骨頭半脫位:術前一手握患肢,另一手輕握其腕部作輕柔的牽引及旋轉其前臂,當前、后輕旋時即感到橈骨頭清脆聲或彈動而復位。繃帶懸吊前臂適當保護患肢1周。
4、髖關節脫位
(1)預防休克,若已有休克時,應取平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并急送醫院進行搶救。
(2)急送醫院在麻醉下進行手法復位。
(3)復位后可用皮膚牽引或髖人字形石膏固定6~8周。
(4)解除外固定后應繼續鍛煉髖骨活力和髖部肌力,然后持拐不負重步行。三個月后X線照片證實股骨頭無缺血性壞死征象,可逐漸棄拐步行。一年內應仍應定期檢查股骨頭情況。
關節脫位能徹底治愈嗎?專家解釋說,關節脫位是由于直接或間接暴力作用于關節,或關節有病理性改變,使骨與骨之間相對關節面正常關系破壞,發生移位。外傷性脫位多發生于青壯年。四肢大關節中以肩、肘脫位為很常見,髖關節次之,膝、腕關節脫位則少見。專家指出合理的飲食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
查看更多關于關節脫位能徹底治愈嗎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