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炎(暫無)
口腔炎的相應鑒別
1、癌性潰瘍:老年人多見,潰瘍多不規則,可呈菜花狀,邊緣外翻,基底出現浸潤性硬結,無明顯疼痛,病程長,病檢可見癌變細胞及組織。
2、結核性潰瘍:形態不規則,基底暗紅色桑套樣肉芽組織增生,潰瘍經久不愈,病理檢查見特征性結核結節或結核性肉芽腫。
3、創傷性潰瘍:往往有明顯的局部刺激因素且潰瘍發生部位及形態與刺激因素吻合,去除刺激后潰瘍很快愈合,但如果任其發展,則有癌變可能。
4、口腔黏膜單純皰疹:好發于嬰幼兒及年老體弱者,早期以成簇的小水皰為主要表現,皰破后會融合成較大的糜爛面或不規則的潰瘍。復發前常伴有咽喉痛、乏力等前驅癥狀,發病期間多伴有明顯全身不適。
5、卡他性口腔炎:多為物理、化學、藥物等刺激或發熱時口腔不潔引起。口腔粘膜彌漫紅腫,可有粘膜表層剝脫,出現流涎、疼痛、食欲差等。
6、急性球菌性口腔炎:由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引起。嬰幼兒多見。體弱和口腔不潔易致此病。口腔粘膜水腫后糜爛和潰瘍,其上有一厚層纖維素假膜,常呈灰白色,拭去后留有傷面出血,但假膜很快重新覆蓋。局痛、高燒、局部淋巴結腫大,血白細胞計數增多,重者影響進食,可出現脫水和酸中毒。
7、壞死性口腔炎:由梭形桿菌及口腔螺旋體引起,當營養不良、顆粒細胞減少、嚴重感染或惡病質,機體抵抗力極度低下和口腔不潔時容易并發口腔炎。
- 友情鏈接:
- 口腔炎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