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的檢查診斷方法
時間:2015-07-16來源:求醫網
一、骨關節炎的檢查
骨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其主要改變是關節軟骨退行性病及繼發性骨質增生。根據發病因素分為原發性骨關節病和繼發性骨關節病。在我國,以繼發性骨關節病較多見,原發性骨關節炎較少見。
骨關節炎患者血尿常規檢查和血沉,粘蛋白,類風濕因子等均在正常范圍,滑膜液檢查色澤,透明度及粘蛋白凝塊試驗正常,白細胞計數在200~2000/mm3之間,鏡檢無細菌或結晶,但可見到軟骨碎片和纖維,從碎片的數目可粗略估計軟骨退化程度。
X線平片一般有典型表現,主要為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骨質硬化,邊緣唇樣變及骨贅形成,關節周圍骨內囊狀改變等,在脊柱除上述改變外,如髓核突出至上下椎體內形成軟骨下結節,即所謂許莫氏結節(Schmorl"s nodes),有時須與脊椎占位性病變鑒別,CT和MRI檢查能清晰顯關節病變,椎間盤突出,后縱韌帶增厚鈣化等,對骨關節炎有診斷意義。
二、骨關節炎的診斷
1.中老年男性多見。
2.骨關節炎主要癥狀是關節疼痛,疼痛于活動時發生,休息后消失。也可以出現休息痛癥狀。
3.骨關節炎的好發部位為活動多和負重多的關節,如髖、膝、踝和脊椎的頸椎、腰椎為最常見。
4.早期關節外形和活動無異常,晚期關節可腫脹、積液和畸形,關節壓痛,僵硬,活動受限,活動時有磨擦感。
5.X線攝片可顯示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面凹凸不平,軟骨不硬化,軟骨下骨質疏松、囊性變,關節邊緣唇樣骨質增生,關節腔內可見游離體、關節畸形和半脫位改變。確診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資料,不難判斷。
查看更多關于骨關節炎的檢查診斷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