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底骨折(暫無)
顱底骨折的常見保健方法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大家的身邊應該出現過顱底骨折的患者,因為這種病癥的發生也造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困擾,這就是為什么現在的人們很關注這一類的疾病,那么顱底骨折應該怎么去護理呢?
1.觀察有無腦損傷和顱內感染癥狀要密切觀察病人的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肢體活動情況,注意顱底骨折病人有無高熱、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情況,對病情做好記錄。一般對于腦外傷病人,護士往往警惕高顱壓的癥狀和體征,而對于低顱壓的重視不夠,值得注意的是,當大量的腦脊液外漏時,可導致低顱壓,病人表現為意識淡漠、頭痛、頭昏、視力模糊、尿量減少等癥狀。發生低顱壓時,應取平臥位,減少腦脊液流失,同時靜脈補液。
2.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顱底骨折病人一般表現為兩種心理狀態出現腦脊液外漏、顱神經損傷等癥狀時,病人大都十分恐懼,而輕癥病人對疾病缺乏足夠的重視,表現為不以為然。在住院治療期間,需長時間臥床,日常活動受到限制,治療費用高,病人往往出現焦慮、煩躁情緒,護士要做好知識宣教和心理護理,使病人了解顱底骨折的相關知識,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3.加強護理,鏟除細菌滋生環境。徹底清除鼻腔及咽部分泌物,并進行鼻腔及外耳道護理,氣管切開患者要定時吸痰,預防上行性污染。嚴格無菌觀念,減少污染,氣管插管、耳道鼻腔護理必須遵從嚴格的無菌觀察,護理物品定時清潔,病室空氣要進行1~2次/d的消毒,盡量減少污染機會。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使用廣譜強效抗生素預防感染,耳道、鼻腔可外用氯霉素眼水,3~4次/d,適當使用抗生素。嚴密觀察,及時充分地通暢腦脊液引流情況,保持耳道或鼻腔低位,以利于充分引流,徹底清除耳道鼻腔分泌物,保證引流通暢,切不可填堵。盡量避免過度使用脫水劑,防止顱內壓過低。視患者病情隨時調整脫水劑用法及用量,防止過度脫水及顱壓過低。
- 友情鏈接:
- 顱底骨折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