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時間:2015-07-21來源:求醫網
全球乳腺癌發病率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一直呈上升趨勢。美國8名婦女一生中就會有1人患乳腺癌。國內不是乳腺癌的高發國家,但不宜樂觀,近年我國乳腺癌發病率的增長速度卻高出高發國家1~2個百分點。那么,乳腺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月經初潮早絕經晚導致乳腺癌
月經初潮年齡小于12歲與大于17歲相比,乳癌發生的相對危險增加2.2倍。閉經年齡大于55歲比小于45歲者發生乳癌的危險性增加1倍。月經初潮早、絕經晚是乳癌最主要的兩個危險因素。
2、遺傳因素導致乳腺癌
有研究發現,其母親在絕經前曾患雙側乳癌的婦女,自身患乳癌的危險性為一般婦女的9倍,而且乳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現乳癌的平均年齡約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當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險性為常人的3倍。需要強調的是,乳癌并不是直接遺傳,而是一種“癌癥素質”的遺傳,乳癌病人的親屬并非一定患乳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癌的可能性要大。
3、婚育導致乳腺癌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女性雖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歲以后亦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發生乳癌的危險為婚者的2倍。專家認為,生育對乳腺有保護作用,但僅指在30歲以前有足月產者。近年來的研究認為,哺乳對乳癌的發生有保護作用,主要是對絕經前的婦女。
4、電離輻射導致乳腺癌
乳腺是對電離輻射致癌活性較敏感的組織。年輕時為乳腺有絲分裂活動階段,對電離輻射致癌效應最敏感,而電離輻射的效應有累加性,多次小劑量暴露與一次大劑量暴露的危險程度相同,具有劑量-效應關系。日本長崎原子彈爆炸時的幸存者中,患乳癌的比例明顯增加,兒童及青少年時期接受過胸部放療的,長大后患乳癌的機會也增加。
通過上面的文章大家就都了解到了乳腺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了解了乳腺癌的病因之后,大家在生活中就要注意了,除了自己也要告訴周圍的朋友注意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不要讓心情大起大落,飲食、運動方面也要注意。小編祝愿大家都能遠離疾病的困擾,健康快樂每一天。
查看更多關于乳腺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的相關常識>>
腫瘤科疾病
- 多發性骨髓瘤
- 胃癌
- 結腸癌
- 軟組織肉瘤
- 腫瘤與疼痛
- 肺癌
- 食管癌
- 食管良性病變
- 淋巴瘤
- 胃癌
- 結腸癌
- 腫瘤與疼痛
- 軟組織肉瘤
- 直腸癌
- 腫瘤疾病
- 肺癌
- 甲狀腺癌
- 食管癌
- 縱隔腫瘤
- 垂體腺瘤
- 脊髓腫瘤
- 顱內腫瘤
- 泌尿系腫瘤疾病
- 軟組織肉瘤
- 胸主動脈瘤
- 乳腺癌
- 乳腺纖維腺瘤
- 肝癌
- 肝血管瘤
- 胰腺癌
- 婦科腫瘤
- 小兒血液腫瘤
- 小兒腫瘤
- 小兒骨腫瘤
- 眼眶病眼腫瘤
- 骨腫瘤
- 脊柱腫瘤
- 鼻咽癌
- 口腔頜面腫瘤
- 皮膚腫瘤
- 腎癌
- 前列腺癌
- 膀胱癌
- 黑色素瘤
- 間質瘤
- 宮頸癌
- 骨癌
- 膠質瘤
- 腦動脈瘤
- 聽神經瘤
- 垂體瘤
- 顱咽管瘤
- 腦瘤
- 子宮癌
- 淋巴癌
- 卵巢癌
- 血管瘤
- 脂肪瘤
- 胰腺腫瘤
- 陰莖癌
- 賁門癌
- 腦膠質瘤
- 脂肪肉瘤
- 肺腺癌
- 肉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
- 舌癌
- 錯構瘤
- 骨瘤
- 軟骨瘤
- 甲狀腺腺瘤
- 骨巨細胞瘤
- 軟纖維瘤
- 神經膠質瘤
- 頸部血管瘤
- 軟組織腫瘤
- 外陰腫瘤
- 非骨化性纖維瘤
- 殘胃癌
- 早期乳腺癌
- 輸尿管腫瘤
- 漿細胞瘤
- 食管平滑肌瘤
- 中耳癌
- 小腸腫瘤
- 膽囊腫瘤
- 骨髓瘤
- 骨樣骨瘤
- 皮膚纖維瘤
- 霍奇金淋巴瘤
- 蔓狀血管瘤
- 小兒血管瘤
- 腦垂體腺瘤
- 腎盂癌
- 睪丸腫瘤
- 胸腺癌
- 炎性乳腺癌
- 鼻血管瘤
- 腸癌
- 腸腫瘤
- 唇癌
- 大腸癌
- 膽管癌
- 膽脂瘤
- 腹部腫塊
- 睪丸癌
- 結直腸癌
- 口腔癌
- 淋巴管瘤
- 鱗狀細胞癌
- 毛囊瘤
- 腦血管瘤
- 尿道癌
- 氣管腫瘤
- 上頜竇癌
- 腎錯構瘤
- 腎腫瘤
- 嗜鉻細胞瘤
- 外陰癌
- 外陰浸潤性鱗癌
- 外陰平滑肌肉瘤
- 外陰乳頭狀瘤
- 外陰脂肪瘤
- 胃平滑肌瘤
- 纖維肉瘤
- 心臟內粘液瘤
- 星形細胞瘤
- 胸腺瘤
- 胸腺囊腫
- 牙齦癌
- 牙齦瘤
- 眼部腫瘤
- 胰腺囊腫
- 陰道癌
- 尤文氏肉瘤
- 原位癌
- 粘液表皮樣癌
- 蛛網膜囊腫
- 胃腸道癌
- 胃惡性淋巴瘤
- 胃畸胎瘤
- 腸系膜動脈瘤
- 腸系膜囊腫
- 腸系膜腫瘤
- 腸血管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