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引發藥物過敏的幾個“陷阱”
時間:2015-01-31來源:求醫網
自己對什么藥物過敏,很多人都心中有數,但原來一些以前用過的藥物,再用的時候也可能會過敏,部分中藥也可以引起過敏等,卻并不是人人都清楚。以下是藥劑科專家歸納的幾種常見的藥物過敏誤區,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
陷阱1、用藥量小就不會過敏
這是將藥物過敏與藥物的毒副作用混為一談。藥物的毒副作用可通過減少用量而減輕,但藥物過敏反應的決定因素是藥物本身,與它的劑量無關。例如,對破傷風抗毒素皮試呈陽性者,臨床上常采用小劑量分批注射,但事后絕大多數人均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過敏反應。
陷阱2、用過的藥不會引起過敏反應
其實以往曾用過或經常用,但從未引起過敏的藥物也可能引起過敏。藥物過敏反應是藥物第一次進入機體后,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相應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只有當這種藥物再次進入人體時才會引發變態反應,也就是說一般是兩次以上用藥才會發生過敏。攝入藥物的次數越多,產生過敏的可能性越大。
再者,所用藥物的廠家不同、同一廠家所生產藥物的批次不同(藥物內所含雜質不同),這些都能成為引發過敏的原因。所以,青霉素之類的藥物沒有連續用藥而再用時,都必須重做過敏試驗。
陷阱3、中藥不會引起過敏
由于臨床引起過敏反應的藥物多為化學合成的西藥,如抗生素、解熱鎮痛藥、鎮靜催眠等,其實,有些中草藥也可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發生休克、剝脫性皮炎等。近年來報道較多的有穿心蓮、大青葉、板藍根等中成藥,其過敏表現以蕁麻疹和固定藥疹最常見。
陷阱4、過敏反應都會即時發生
藥物過敏反應不只發生在用藥的當時,有些藥物過敏反應是有潛伏期的。如一些藥物可能在幾個月甚至若干年后才發生以皮疹為主要表現的過敏反應。常見于治療糖尿病、甲亢或痛風的藥物。
陷阱5、出現過敏反應停止用藥就行
發生過敏反應停止用藥只是首要措施,同時還應加強觀察,根據病情進行對癥治療,并應囑咐患者多飲水,以利于患者從小便中迅速排出殘存藥物。必要時還需要大量輸液,以加速藥物排出。
陷阱6、抗過敏藥不會引起過敏反應
據文獻報道,常用的抗過敏藥,包括傳統的非那根、撲爾敏、苯海拉明以及新一代的息斯敏等,均有可能引起過敏反應。
陷阱7、皮試陰性者不會過敏
皮試陰性者有時也會發生過敏反應。有個患者在連續注射青霉素的第35天后發生過敏性休克。
陷阱8、吃藥打針才會引起過敏
除口服或注射外,其他途徑用藥也會過敏,如含服、霧化吸入、治療牙病用的內塞藥和充填劑,以及各種造影用的碘制劑,均可能引發全身性過敏反應。
查看更多關于容易引發藥物過敏的幾個“陷阱”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