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股溝斜疝的臨床表現
時間:2015-02-01來源:求醫網
嬰兒的腹股溝疝可于出生后第一次劇烈哭聲中就出現,特別是早產兒,因其鞘狀突尚未完全閉塞,疝的發生率較高。但一般都是在2~3個月或更晚一些時候發現。塊物只是在哭鬧或用力時才在外環部突出,如予以喂奶或安靜后,塊物即消失。幼兒或較大兒童的腹股溝疝,隨著發作次數的增加,膨出的塊物向陰囊上極伸展增大,部分病例塊物進入陰囊內,甚至陰囊底,在腹腔外停留時間也延長,平臥后腫塊消失。沒有并發癥的腹股溝疝除有墜脹外,一般不覺痛苦。生長發育也和正常小兒無差別。
腹股溝局部檢查可見較小的腹股溝疝位于外環及陰囊起始部,呈橢圓形。較大的可降至陰囊內,外觀頗似心形。腫塊質軟,有彈性,上極在外環部逐漸消失至腹股溝管中,邊界不清。用手將塊物輕輕地向上進行擠壓,腫塊即可被還納入腹腔,并可聽到咕嚕聲。復位后用手指壓在內環處,小兒咳嗽時,可以感到沖動。移去手指,塊物又重新出現。不少病例就診時無塊物出現,增加腹壓后仍不見有疝,應仔細比較兩側腹股溝部,有時可以發現有疝的一側稍隆起。手指在腹股溝韌帶上方來回滑動可摸到增粗的精索,并有兩層絲綢互相摩擦的感覺。
查看更多關于小兒腹股溝斜疝的臨床表現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