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的診斷與鑒別
時間:2014-10-11來源:求醫網
痛風是一種長期積壓而形成的一種關節炎病。一般多發生在較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絕經期后婦女。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改變,其患病率逐漸上升。痛風發作時的關節疼痛困擾著很多人,痛風不僅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甚至嚴重威脅著身體健康。因此患痛風的患者應該及時的前往醫院進行檢查。
痛風的常規檢查方法:
1、血、尿常規和血沉,血常規和血沉檢查急性發作期,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通常為(10~20)×109/L,很少超過20×109/L。中性白細胞相應升高。腎功能下降者,可有輕、中度貧血。
2、血尿酸測定,急性發作期絕大多數病人血清尿酸含量升高。
3、尿尿酸含量測定:在無嘌呤飲食及未服影響尿酸排泄藥物的情況下,正常男性成人24h尿尿酸總量不超過3.54mmol/(600mg/24h)。
4、關節腔穿刺檢查,偏振光顯微鏡檢查,普通顯微鏡檢查。
5、痛風結節內容物檢查:對于痛風結節進行活檢或穿刺吸取其內容物,或從皮膚潰瘍處采取白堊狀粘稠物質涂片,按上述方法檢查,查到特異性尿酸鹽的陽性率極高。
6、X線檢查:骨關節為痛風患者常見的受累部位。
7、CT與MRI檢查:沉積在關節內的痛風石,根據其灰化程度的不同在CT掃描中表現為灰度不等的斑點狀影像。
痛風需與其他疾病相鑒別:
1、類風濕關節炎;也常以中小關節炎癥為**癥狀,但多見于女性,有晨僵,可引起關節僵硬和畸形。血尿酸多不高,但類風濕因子增高,伴有免疫球蛋白增高,X線可見關節周圍的骨質疏松,關節間隙變窄,甚至關節面融合,與痛風性鑿孔樣缺損明顯不同。
2、化膿性關節炎與創傷性關節炎:痛風初發時常易與化膿性關節炎和創傷性關節炎混淆,但后二者血尿酸不高,創傷性關節炎常有較重受傷史,化膿性關節炎滑囊內含大量白細胞,培養可得致病菌,可作鑒別。
3、蜂窩織炎:痛風急性發作時,關節周圍軟組織常呈明顯紅腫,如忽視關節本身的癥狀,極易誤診為蜂窩織炎。后者血尿酸鹽不高,畏寒發熱和白細胞增高等全身癥狀更為突出,而關節疼痛不甚明顯。
4、假性痛風:為關節軟骨鈣化所致,多發生于老年人,膝關節最常累及,急性發作時癥狀酷似痛風,但血尿酸水平不高,x線片示軟骨鈣化。
5、其他關節炎:急性期需與紅斑狼瘡、Reiter綜合征鑒別,血尿酸檢查有助于鑒別診斷。
6、類固醇結晶關節炎:該病與痛風不同點是多見于女性,發作在曾被用皮質激素注射封閉的關節,病程較長,關節液內可見方形結晶,血尿酸不高,x線檢查可見病變部位鈣化。
7、羥磷灰石沉積癥:該病與痛風不同點是多見于老年女性,肩、膝、髖、脊椎關節為常發部位,發作時間較長,血尿酸不高.x線可見骨質鈣化。
溫馨提示:痛風的病情分期還是比較分明,針對不同的時期,都會有不同的治療方法。而且,毫無疑問,越早治療對于病情的預后越好。熟悉疾病的表現特點,盡早發現,及早治療,在痛風早期就徹底消除疾病,不給病人帶來過多痛苦,也不影響生活。
查看更多關于痛風的診斷與鑒別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