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紅斑狼瘡是怎么得的
時間:2015-10-16來源:求醫網
現有的醫學水平對于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的發病原因并不是很明確,目前公認此疾病是自身免疫病,據臨床及實驗研究,認為與遺傳因素、病毒感染、性激素、日光及紫外線等原因有關,下面具體介紹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原因。
遺傳因素:5%的病人有家族發病史。患者親屬中如同卵孿生DR2、DR3姐妹、母女等患本病的機會更多。晚近免疫遺傳學研究證明,大多數病人與DR2或DR3相關。當C4a缺乏時SLE患病率增高。T細胞受體同SLE的易感性亦有關聯。TNF-α低水平可能是狼瘡性腎炎的遺傳基礎。
病毒感染:許多事實提示本病可能與慢病毒(C型RNA病毒)感染有關。NZB/NEWF1小鼠組織中分離出C型RNA病毒,并在腎小球沉積物中查到抗C型病毒抗體。在人類發病中尚未證實與任何病原體有直接關系。病原體可能只是一種多克隆B細胞刺激因素而促發了本病。
性激素:本病發病女性遠較男性為高,但在兒童和老年人此種差別并不明顯,提示生育期體內雌性激素水平對SLE的發病起重要作用。妊娠時SLE病情的變化亦與性激素水平有關。妊娠初3個月病情加重,與孕婦血中雌激素水平增高有關。此后由于孕酮水平迅速增高,孕酮與雌二醇的比值相應增高,從而使病情相對穩定,產后孕激素水平降低,病情可能再度加重。晚近發現,SLE患者血清中泌乳素值升高,導致性激素的繼發性變化,其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日光及紫外線:25%~35%的SLE病人對日光過敏。大多學者認為本病與日光中的紫外線有關。紫外線的照射使皮膚的DNA轉化為胸腺嘧啶二聚體提高了免疫原性,并使角質細胞產生白介素1,增強了免疫反應。
食品:國內外的臨床資料均證實,日常飲食成分對SLE的發作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我國誘發SLE發作的食品中,最常見者為無鱗魚(海魚有巴魚、臺巴魚及刀魚,淡水魚為黑魚、鯰魚)、干咸海產品(各種魚干、海米等)。另外含補骨脂素的食物,如芹菜、無花果等。含聯胺基因的食物,如蘑菇,煙熏食物等。含L-刀豆素類的食物,如苜蓿類種子、其他豆菜類,也與本綜合征有關。這些常被臨床工作者及病人所忽視,嚴重地干擾了或影響了病程的轉歸。
查看更多關于系統性紅斑狼瘡是怎么得的的相關常識>>
- 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方法 |
- 系統性紅斑狼瘡病因 |
- 系統性紅斑狼瘡飲食 |
- 系統性紅斑狼瘡專家 |
- 系統性紅斑狼瘡醫院
- 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指南 |
- 系統性紅斑狼瘡癥狀 |
- 系統性紅斑狼瘡檢查 |
- 視頻 |
- 系統性紅斑狼瘡咨詢